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刘丽珺  吕萍  梁友嘉 《中国沙漠》2013,33(6):1840-1847
本文应用CFD软件对多种流场的强大模拟功能,模拟小尺度的兰州市城关区风环境。选用SRTM资料表征兰州市城关区的地形,应用ArcGIS生成兰州市地形模型,计算相关参数,将计算得到的地形粗糙度和兰州多年气候资料转化为CFD模型的数字参数及模拟边界条件等,首次模拟得到河谷型地区兰州城关区的风环境。结果表明:(1)河谷型地区中,气流过山时风速达最大值,依山体高度增大,而在背风坡风速值明显降低,达到0~1 m·s-1;(2)气流过境时在沿河谷前进,且在谷底风速值达0~1 m·s-1;(3)在模拟城市热岛效应的对比实验中,地块加热对气流过境有停滞作用。  相似文献   
72.
干热河谷是一类特殊的退化生态系统区域,降水对河谷景观格局的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FA)分析了元谋地区近50 a降雨量变化趋势,同时也对1978~2006年进行了滑移分析.结果表明,元谋地区年均降水量序列至少在50 a的时间尺度上具有微弱的Hurst效应,即具有较弱的长期持续性及较强的随机性.区域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能对该区域降雨量的动力学变化趋势做出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73.
辽宁滨海河谷地下水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辽宁滨海河谷区进行地下储水空间分类的基础上,从地下储水空间的结构特征、边界条件、库容确定及补给源方面论证了重点滨海河谷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可行性.通过对构建地下水库的重点要素的分析,认为六股河、兴城河、复州河、登沙河滨海河谷区初步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条件.  相似文献   
74.
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密度电法和电阻率测深法,并结合钻探对川西岷江河谷发育的尕米寺滑坡、俄寨村滑坡、格机寨滑坡等典型大型—巨型古滑坡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勘探分析,有效确定了古滑坡的空间结构和滑带特征,并认为古滑坡的滑动面多具有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且滑坡前缘多位于不稳定电性层变薄收敛的地方。其中,俄寨村滑坡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厚约0~45 m,为滑坡堆积层,古滑动面紧贴基岩面,滑动面平均埋深约30 m,弱风化基岩面埋深约5.6~61 m,强风化层厚约为3~12 m;尕米寺滑坡高低阻相间的不稳定电性层厚约2.5~43 m,为滑坡堆积层,沿剖面古滑动面平均埋深约35 m,在滑坡中部存在一圈闭的低阻异常体,推测为古河道,并与钻探结果相吻合,其埋深约56~96 m,弱风化基岩面埋深13.3~100 m,强风化及岩溶综合层厚一般约为5~20 m。基于古滑坡的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解译结果,统计分析了川西岷江河谷地区大型—巨型古滑坡空间岩土体的地球物理物性参数,对指导该区滑坡调查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沙尘事件对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1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鹏  陈开锋 《中国沙漠》2011,31(6):1573-1578
利用1999—2001年兰州河谷大气中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结合河西地区沙尘事件频次,分析了兰州河谷大气环境PM10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源于河西地区的沙尘暴对兰州市空气中PM10含量有重要影响,PM10浓度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1985—2001年16 a来河西走廊中东部沙尘事件年均约为37.6 d,兰州河谷年均沙尘事件约为24.4 d,两者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R=0.67,P=0.003)。2001年兰州河谷1 h平均沙尘PM10浓度统计分析显示:PM10含量大于1.0 mg·m-3 的峰值,主要由河西地区沙尘暴过程引起,而PM10含量0.5~1.0 mg·m-3之间的峰值,主要由工业污染物SO2、NOx及颗粒物的排放引起。要长期有效地改善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不仅要科学地制定本地污染物的减排措施,还要考虑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76.
金沙江其宗河段河谷演化及其工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其宗河段实地调研揭示:该河段共发育Ⅳ级阶地,其中Ⅳ级阶地卵砾石比Ⅲ级阶地的风化程度强得多;测年显示Ⅳ级阶地形成年代距今约80~90 ka,Ⅲ级阶地形成距今仅40~50 ka,取自zk204钻孔下部炭化木的14C测年为45 ka,这表明Ⅳ级阶地形成后,河谷一直下切到基覆界面,回填加积至现今Ⅲ级阶地的高度,然后又重新下切,形成Ⅲ级、Ⅱ级及Ⅰ级阶地,在形成程式上与川西河谷演化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由于河床覆盖层中、下部形成于晚更新世,具有超固结效果,不但承载力高而且不具有液化性.  相似文献   
77.
青海格尔木早更新世昆仑河砾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仑河发源于昆仑山,是格尔木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前人所报道的新近纪与第四纪地层,主要集中于昆仑山垭口地区,而在昆仑河—格尔木河谷地中,只有中更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从而提出了发生于1.1~0.6 Ma BP间的“昆仑—黄河运动”的概念。然而在昆仑河谷中发现了厚达20 m的钙质胶结的河流相砾石层(昆仑河砾岩),其分布、特征及其与纳赤台沟组、三岔河组和低阶地沉积等上覆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ESR法测定的该砾石层2个钙质胶结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 042 ± 104 ka BP与1 269 ± 126 ka BP)均表明,早在距今1.27~1.42 Ma之前昆仑河—格尔木河河谷已经形成,而且已深切到现今的谷底。此后河谷内的多次切割与堆积,不应是构造运动的结果,而可能是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变化造成的。同样,昆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的强烈隆升至少应发生于距今1.27~1.42 Ma之前。   相似文献   
78.
山间河谷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地下水》2009,31(4):132-134
通过在新疆天山北坡几条河流建设山间河谷水源地前期的水文地质勘察实践经验,总结了建设水源地的几个基本条件,有针对性的介绍了水文地质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79.
杜红喜  王善堂 《地下水》2009,31(5):29-30,104
在论述供水水源地概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评价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水源地管理工作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0.
古滑坡坐落于Ⅱ级阶地台面上,堆积物最大厚度可达50m余。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得到的滑面在前缘位于基覆界面附近,与野外调查的结果一致。结合雅砻江河谷演化历史,从斜坡演化机制、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模式,分析了古滑坡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雅砻江快速下切使岸坡岩体浅表改造程度较为剧烈,不断增加的重力堆积静荷载与崩塌形成的瞬时冲击荷载加速了岩体的弯曲一拉裂变形进程,造成Ⅱ级阶地基座岩体发生突发性折断破坏.从而导致古滑坡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