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3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选取通辽市各气象站点气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历史灾情数据、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等统计数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原理,利用数理统计、层次分析法及空间叠加分析等方法,提出了通辽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得到通辽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北部山区、中东部地区及偏南部地区,包括扎鲁特旗鲁北镇、科尔沁区、科左中旗东南部及库伦旗东南部;而科左后旗大部地区易形成由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洪涝,为次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及次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通辽市中部、西南部地区,包括开鲁县、奈曼旗北部、科左中旗西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explores farmers' vulnerability to flood 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 (PLR) with the supports of GIS spatial functions. The analysis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steps, which is based on the spatial unit of township. Firstly, the spatial ex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risk area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erived from the 1:50,000 topographic map. Secondly, for each of the township, six indices indicating the economic activities of local farmers were calculated. These indices are: rural population proportion, cultivated land proportion, GDP per unit area, employment proportion of primary industry, net rural income per capita and agricultural income proportion. These six indices were then normalized and used for later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Thirdly, the normalized indices (as GIS data layers) were overlaid with the flood risk areas to produce the risk coefficient for each township and to calculate the overall vulnerability for each township.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LR there are high flood risk areas where the farmers' livings are seriously influenced or threatened. About 55.56% of the total 180 townships in the flood risk areas have a high degree of flood vulnerability. The townships under flood risk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areas around the Poyang Lake and the areas along the "five rivers".  相似文献   
13.
冯锐  张玉书 《气象》2002,28(12):47-50
利用NOAA/AVHRR气象卫星实时监测到的洪涝灾害数据与GIS技术结合,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1为依托建立洪涝灾害遥感救援系统。在洪涝灾害发生时,依托本系统的数据库能快速、准确地提供通往淹没区的最佳救援路径,可快速地到达受灾区域,进行人员财产抢救及救援物资输送,为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峪 《气象》2001,27(4):20-24
2000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为: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出现全国性干旱,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夏季遭遇多年来罕见的特大干旱,汛期未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涝灾害,秋季黄淮以南地区出现持续连阴雨天气,全国大部分气温接近常年成偏高,持续暖冬态势发生转折,夏季高温酷热,春季北方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异常频繁,登陆我国台风个数偏少,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15.
热带环流异常对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的大尺度热带环流成因。指出1998年处在热带环流强度偏弱的气候阶段,西太平洋暖池地区对流活动偏弱,南海热带季风持续异常偏弱,副热带夏季风偏强度是造成长江持续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西太平洋热带对流层高低层环流系统的异常分布,为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还探讨了热带环流异常影响换国夏季降水的可能途径,它们的关系在1998年夏季降水预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2000年农业气象灾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2000年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及灾情的时空分布,为农业抗荧积累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董谢琼  段旭等 《气象科学》2001,21(2):235-240
利用云南省125个气象站1961-1998年6-8月降水量资料,确定典型涝夏年,分析发生特点,并讨论其与大气环流、ENSO事件、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及太阳黑子相对数等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云南省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提供有意义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上海市特大梅雨水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忠  顾圣华等 《水文》2001,21(5):59-61,5
1999年,受9903号台风影响,上海市于6月7日提前入梅,梅雨期持续43天。与常年比较,该年梅雨有以下特点:①梅雨期长,较常年多出24天,且入梅提前9天,出梅迟后15天;②梅雨量大,为常年240mm梅雨量的4倍,超过126年历史最大纪录244mm;③暴雨次数多,梅雨期间共发生9场暴雨,其中2次大暴雨,破全年8次暴雨的历史纪录;④雨量空间分布均匀,梅雨期最大点雨量与全年平均雨量的比值仅为1.17:1。在强暴雨、江浙雨洪下泄及天文大潮共同作用下,上海市西部地区河网水位从6月27日起全面突破历史最高纪录,造成青浦、松江、金山、嘉定等低洼地区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9.
上海洪涝灾害的地面沉降因素及其长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上海地区洪涝灾害时有发生,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暴雨、黄浦江上游洪水等自然因素,但与人类活动所产生地质环境变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地面沉降是使上海市防汛压力不断增大的重要因素。地面沉降使上海市区地面标高严重降低,所形成的地面沉降洼地已改变了区域地貌形态,并使市区河床相对抬高,部分地区已形成了“地上河”。同时,地面沉降直接降低了防汛(洪)设施的防御能力,导致高潮位时河水的漫溢和倒灌,增加了发生管涌管地质灾害的隐患。60年代采取控制措施以来,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其产生的影响是长期、严重的,加大减灾力度,实行综合治理,在有效防治洪涝灾害的同时全面提高地面沉降防治水平是促进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何勇 《气象》2006,32(2):126-127
11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5.4mm,接近常年同期(26.3mm)。全国平均气温为6.8℃,比常年同期(5.2℃)偏高1.6℃,为195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第四高值。月内,江西、湖南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造成暴雨洪涝灾害;南方部分地区旱情月内出现缓解;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北部等地由于降水偏少,旱情持续或发展;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青海南部雪灾较为严重,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出现沙尘天气;江南、西南东部、华南北部等地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