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41.
刘瑛  苏会东 《矿产与地质》2007,21(6):695-697
文章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活性炭颗粒负载TiO2的光催化作用.以20W紫外灯作光源,酸性大红染料为目标物,探讨光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钛酸四丁脂与无水乙醇按1:8比例制备Ti02溶胶,活性炭颗粒浸涂凝胶一次,在450℃煅烧2h,酸性大红染料的降解率可达78%.当溶胶掺杂Fe(3 )时,可增强光催化效果,实验表明120min对酸性大红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率由78%提高到97%.  相似文献   
42.
探讨氯化锌活化黄姜皂素纤维渣的机理, 应用TG-FTIR联用技术考察了黄姜皂素纤维渣的氯化锌热解特性.不同的配比、氛围及升温速率对热解均有影响.低温氧化有利于活性炭的形成, 但高温氧气的存在对炭体烧失较大; 氯化锌与原料的配比越高, 对原料的侵蚀性越强, 采取相应的活化温度较低; 升温速率越低越有利于原料中有机质蓄积热量热解, 相应的活化温度也越低; 红外光谱图也表示挥发分产物的出现与热重分析相符, 没有时间滞后现象.因此, 确定制备活性炭的初步工艺为先在300℃左右低温炭化, 再在保护气氛中(如N2) 500℃左右活化, 升温速率10K/min左右.工业生产条件下, 活化温度最高不宜超过650℃.   相似文献   
43.
矿产品中痕量贵金属元素的测定通常需要富集分离,在检测过程中谱线干扰较多。本文对铜精矿样品在高温下灼烧除去碳和硫,采用盐酸+王水+氢氟酸消解体系进行分解,利用D290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富集铂和钯,以Y、In、Bi为内标元素,105Pd和195Pt作为测量同位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铂和钯的含量。铂和钯的吸附率均达到90%以上,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0%和96.0%,检出限分别为0.126 ng/g和0.105 ng/g,方法精密度(RSD,n=6)小于4%。应用于实际铜精矿样品分析,测定值与锍镍试金-ICP-MS测定结果一致。本法的样品处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样品中其他金属离子对待测元素的影响,选择的内标元素和高纯氦碰撞反应可有效地减少基体效应和同质异位素干扰。相比于锍镍试金法,该方法的样品前处理简单,铂和钯的富集效果明显,测定检出限低。  相似文献   
44.
“Fe-Au-Sb-S”体系中金迁移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黔滇桂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研究及前人实验研究基础上设计了75℃含碳的“Fe-Au-Sb-S”热液开放流动体系实验,测定带出溶液之pH及Au、Fe、Sb含量,研究Au、Fe、Sb的迁移条件及相互关系。探讨本区主成矿期之后叠加热液活动中金与锑的行为及金异常与锑异常既密切共生,在空间上又有所偏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
王红章 《福建地质》2012,31(3):284-287
采用1:1丙酮-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待测样品中加入活性炭和中性氧化铝,涡旋混合、超声震荡,样品提取净化同时完成,建立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快速测定农田土壤中常用的五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回收率为85%~95%,精密度控制在RsD%≤8%,检出限为0.2ng/g-1.8ng/g。  相似文献   
46.
采用投加过氧化氢、吐温-80和活性炭纤维等方法对筛选、分离自辽河口湿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的耐盐高效石油降解菌的优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的最佳投加量为150mg/L;吐温-80的最佳投加量为160mg/L;活性炭纤维的最佳投加量为6g/L。3种优化条件下石油降解率均有增加,培养1周后,耐盐菌株在10℃下的石油降解率在40%以上,而在最适温度30℃下的石油降解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47.
地球气测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测试的角度,就影响地球气测量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集气材料的纯度和分析测试中使用试剂的纯度,以及在野外采气作业与室内分析时可能引起的污染是影响这一技术推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8.
利用差热分析(DTA) 和程序升温还原(TPR) 技术研究了活性炭担载钼基催化剂在制备和预处理过程中的性质变化。DTA结果表明,催化剂在焙烧过程中产生了新相,这种新相与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助剂K和Ni 的引入对这种相互作用有明显的影响。K/C样品的TPR结果表明,K 本身不被还原,但它可以改变催化剂中其它物种的还原行为。C 担载Mo 基催化剂的TPR谱一般由四个正峰和一个负峰组成,正峰归属为不同Mo 物种和载体本身( 包括其中的某些杂质)的还原,负峰则归属于氧化的C载体表面脱附出的CO,Mo 担载到活性炭上后变得更加难还原了。K 的引入大大促进了低温下可还原Mo 物种( 主要是八面体Mo) 的形成,而抑制了那些仅在高温下才能被还原的Mo 物种( 主要是四面体Mo) 的产生。这可能是影响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的选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为了增加土-膨润土泥浆墙回填材料对污染物的阻滞性能,本文采用活性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坍落度和土柱实验研究了添加活性炭对土-膨润土泥浆墙施工和易性、渗透性和兼容性能的影响,明确了活性炭添加量对泥浆墙渗透性和兼容性的作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满足泥浆墙墙体材料施工和易性要求的含水率范围随着活性炭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活性炭质量分数为2%~10%的改性土-膨润土泥浆墙墙体材料渗透系数均小于1.0×10-7cm/s,满足垂直阻隔墙渗透系数要求。当活性炭质量分数≤2%时,活性炭的添加对墙体材料与苯酚溶液的兼容性能没有影响;随着活性炭质量分数的增大,苯酚对其不利影响加剧。当活性炭质量分数增大至10%时,活性炭改性土-膨润土泥浆墙不适用于苯酚污染地下环境。  相似文献   
50.
为了有效解决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粉末活性炭(PAC)和臭氧联用去除铁和锰的方法,并探索PAC在臭氧氧化处理水中铁和锰的作用机理。首先研究PAC和臭氧单独处理铁和锰的效果;然后研究PAC和臭氧联用处理铁和锰的效果,并探究不同条件(pH、温度、PAC用量、氧化剂质量浓度)对水中铁和锰去除效果的影响;最后研究PAC在臭氧氧化处理水中铁和锰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PAC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强化铁和锰被臭氧氧化,在PAC用量为0.3 g/L、臭氧质量浓度为5 mg/L、pH值为7.0、室温的条件下,5 min内铁和锰混合溶液质量浓度由0.5 mg/L迅速降到0.1 mg/L以下,达到相应排放标准要求;随着PAC用量的增加,铁和锰的残留质量浓度逐渐降低,这说明反应高度依赖PAC表面的活性位点,进一步证实了PAC对水中铁和锰去除效果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和Mapping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后在PAC表面形成了铁氧化物和锰氧化物涂层,而这些氧化物涂层会进一步加快水中游离铁和锰的去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