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82篇
测绘学   14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0 毫秒
81.
南方海相地震资料脊波非线性阈值去噪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波分析方法在数据处理中已得到成功广泛的应用,这主要得益于它的局部时频分析能力,但是小波分析对方向的表征能力有限。脊波变换具备优越的方向选择性能,能更好地处理含有线状变化特征的信号。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地震记录,尝试研究利用脊波变换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剖面资料信噪比,突出同相轴信息。在对南方某油田的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可以发现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品质及连续性有了明显改善,信噪比增强,分辨率相应提高,体现出了该方法相对常规小波分析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2.
从已发现的油气田看中国海相油气勘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古生界碳酸盐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它的主要成藏类型是准原生型。对形成保存至今的工业油气藏来说,碳酸盐岩中有效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应≥0.5%,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煤系可对生烃作出重大贡献。碳酸盐岩中的储集体受裂缝—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以孤立的缝洞储集体为主者称纳溪型,各储集体内的流体性质、压力均可有不同;(2)各储集体间相互连通从而有统一的压力和气、油、水界面,若其似块状者称任丘型,若其似层状者则称威远型;(3)居于这两个端元间的过渡类型为塔河型,其各部分之间的流体性质和压力可有一定差别,无统一油水界面。应注意对似层状储集体的勘探研究,保存条件的好坏对海相油气田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分析复杂的多期成藏史中,要注意古隆起和晚期成藏的辩证关系。我国的海相油气勘探有难度,要重新评价有效和高效烃源岩,从较浅部和次生油气蒇入手逼近油气源,寻找主力油气藏,要重视岩性圈闭和各构造(形变)层间的不吻合性。中国的海相油气勘探方向可分为优先勘探、立争突破、劣中选优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83.
中国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并且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保存条件的认识与有利区预测;有效烃源岩与资源潜力;储层的复杂性及其对非构造圈闭的影响。保存条件分为三个层次:含油气盆地的保存、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油气藏的保存。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是中国古生界保存较好的盆地,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战略目标区,另外还有准噶尔、楚雄等盆地。盆地斜坡相泥岩及泥状灰岩是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烃源;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区是重要战略方向;陆表海碳酸盐岩烃源岩区是中小油气田勘探领域。从储层条件来说,下古生界应以非砂岩岩溶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溶蚀不整合面广泛发育,已发现的下古生界大中型油气田仅见于碳酸盐岩溶储层;上古生界以孔隙性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储层为主要勘探对象,晚古生代的构造一古地理演化为这两类储层的广泛发育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4.
从世界古生界油气保存条件看我国海相盆地的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世界含油气盆地的统计数据表明,保存条件对于古生界油气有着压倒一切的重要性。首先是盆地的保存,其次是油气系统的保存。高保存的古生代盆地在形成后基本上未发生构造逆转和岩浆侵入或溢出,在中、新生代沉积和侵蚀作用大体处于平衡,因而盆地实体较完整,一般均上覆有相当厚度的中、新生界。中保存盆地虽经一定程度的构造逆转,但古生界层序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而且在中、新生代再次接受了一定厚度的沉积,因而仍有可观的产油气潜力。低保存盆地多已发生强烈构造逆转和广泛岩浆活动,盆地实体比较破碎或已全面出露,其含油气性大大下降。油气系统的保存主要涉及油气生成、聚集后大地构造作用的强度和区域封盖层的有效性。我国古生代海相盆地的油气保存条件具有西优东差和北强南弱的特点,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大体属于中保存盆地,而中、下扬子和滇黔桂等地区似已进入低保存状态。中保存的三大盆地已分别有可观的油气发现,而且仍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对于低保存的南方海相分布区,则需作深入分析。从国外此类盆地的勘探经验看,寻找构造逆转程度较低的区域或次级构造单元,也许是我国南方海相领域获得油气发现的关键,但所发现的可能以小油气田为主。  相似文献   
85.
南黄海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勘探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南黄海海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调查的展开,勘探深层海相油气成为必然趋势。借鉴下扬子地台海相油气勘探学术研究基础,概述了南黄海盆地由古生界组成、经历中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古构造”,以及与古构造相关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裂隙(裂缝)储集系统,认为它们与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的沉积序列、烃源岩及油气成藏规律具有可比性,因而具备形成油气田(藏)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南黄海盆地南部的勿南沙隆起区,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古构造单元,是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油气藏有利地区,可作为近中期勘探战略优选靶区。  相似文献   
86.
松辽盆地及周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深层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备现实的勘探前景。通过松辽盆地周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结合盆地内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松辽盆地石炭纪属于滨浅海环境,由北往南海水加深;早二叠世为浅海-深浅海环境,由东向西海水变深;而晚二叠世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环境,海水向南变深。  相似文献   
87.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nC15nC16nC17为主峰碳,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OEP值 0.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Pr/Ph值为 0.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藿烷以C30 占优势,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规则甾烷∑ (C27+C28) >∑C29,∑C27/∑C29值为 0.79~ 1.2 0,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7甾烷略占优势,上部C29甾烷略占优势,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C27值为 0.5 1~ 3.6 3,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含量在剖面垂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新生代西昆仑隆升的地层学和沉积学记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金小赤  王军等 《地质学报》2001,75(4):459-467
西昆仑北坡的新生代沉积在很大程度上良好地记录了新生代西昆仑的隆升过程。区域性不整合面和沉积界面记录了隆升的阶段性;沉积环境变化反映了山体和盆地在格局上的变化;沉积物厚度、粒度变化显示了隆升的幅度和速率。就西昆仑的情况看,海相环境(塔里木海湾)由晚白垩世持续到渐新世,尽管此时海湾已退缩到西部。在此期间,形成了石膏层、瓣鳃类介壳灰岩和杂色砂泥质沉积。中新世全面出现了陆相沉积。中新世2000-3000m的沉积厚度表明了相对较高的隆升速率。从中新世后期开始的厚达2000-3000m的磨拉石沉积,其粒度向上加大,显示从中新世后期到早更新世隆升速率高而且是加速的。磨拉石沉积被早更新世的一次强烈的构造脉动所打断,它使磨拉石沉积和较老的沉积在许多地方高角度向盆地方向倾斜甚至直立、倒转。水平盖在磨拉石和更老地层之上的中-晚更新世河流和冲积扇机粗粒沉积是重新隆升的标志,亦可视为磨拉石沉积的继续。由昆仑山流向塔里木盆地的河流将中-上更新统及更老沉积切割50-100m以上,表明全新世以来的隆升速率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89.
第六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1996年5月8~14日在四川省峨眉市召开,这次会议共有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中科院、煤炭部和地矿部五大系统46个单位的198名代表参加,会议内容包括石油地球化学(生油理论、勘探综合研究实例等)、天然气与凝析油地球化学、非  相似文献   
90.
海相碳酸盐岩岩相的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仲衡  王硕儒 《沉积学报》1992,10(4):94-100
基于模糊式识别,本文提出聚类分析与贴近度识别相结合应用于海相碳酸盐岩岩相的分类和识别,聚类用F-PFS法,识别用本文建议的一种带参数的名为加权逆距离贴近度的新公式:S(Xi,Yj)=sum from k=sA-1∑ Wk(1-Dijk)p。其中权重Wk使用一种按单因素判对率确定的新技术。该权重并可用于模糊综合评判。模糊特征向量采用扩展的正则化式计算。上述方法在湖北三叠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得到了应用,并将其划分为六个相.选用12-21个特征因素(颜色、矿物成分、古生物、颗粒组分、填隙物、沉积构造等),并定量化赋值。聚类分析可分出四个相,贴近度识别的判对率达81.8%,按划分为六个相的贴近度识别,确切判对率达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