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30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437篇
海洋学   137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我国柴达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盐湖资源,但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浅部易开采的优质资源不断减少,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风险,走向深部成为必然选择.与浅部相比,盐湖深部以卤水矿为主,具有储层质量相对差、富水性弱且不稳定的特点,开采难度极大.本次研究在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块以张性断裂破碎带作为深部富水区勘查的突破口,综合利用遥感解译、重力测量、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技术,查明了研究区断裂带的平面分布特征、储层的厚度变化规律和富水性,认识到在重点研究区深部上更新统储层中存在两个富水断裂带.在此基础上利用氡气异常特征定位断裂"集水廊道"的准确位置,并通过钻井和试采工作得到了证实.本研究不仅为别勒滩地区深部卤水矿的勘查和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丰富和完善了盐湖区深部卤水的断裂破碎带控矿理论.  相似文献   
182.
宁波市2014年"践行宁波职工精神,创造港城一流业绩——劳动、光荣与梦想"主题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寻找"最美职工",历时6个月,通过广大市民踊跃推荐,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利用微博、微信、邮件、信函等形式积极投票,10位宁波市"最美职工"近日新鲜出炉,浙江省水文地质大队阳翔名列其中,荣获宁波市"最美职工"光荣称号。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是:"坚守在地质寻矿第一线,足迹遍布华南、西南、西北的10个省、自治区,阳翔的  相似文献   
183.
金灿海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61-1070
沙窝滩、洪玉泉地区火山岩产于北羌塘若拉岗日冲断带及其南侧,呈熔岩被产出。火山活动发生在新近纪,K-Ar及40Ar/39Ar年龄为2.5~8.76Ma,为晚中新世~晚上新世。岩石组合主要为粗面岩、粗安岩,少量安山质凝灰熔岩。岩石SiO2含量为58.34~68.05%,里特曼组合指数(σ)为2.85~3.72,赖特碱度率(AR)为2.21~2.97,Na2O+K2O含量为7.36~8.45%,K2O/Na2O值为1.1~1.51,为高钾碱性、钙碱性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强富集,高场强元素Ta、Nb负异常明显,Th、La、Zr主要呈正异常,轻重稀土比值为17.54~34.16,属轻稀土富集型,无负Eu异常,或负Eu异常不明显,过渡族金属元素Cr、Ni含量低。上述特征表明,北羌塘沙窝滩、洪玉泉地区新近纪火山岩产于陆内造山后构造环境,火山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84.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滩体及储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心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区内滩体的类型及特征、储集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和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区内有内碎屑滩、藻粘结颗粒滩、核形石滩和鲕粒滩4类滩体,内碎屑滩和藻粘结颗粒滩广泛分布于中46井—杨家岩一线的雷三段,核形石滩集中于江油观音滩的雷三段下亚段,鲕粒滩集中于绵竹的雷四段中上部。这些高能滩体是局限陆表海和开阔陆缘海环境的产物,受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储集性差异大,雷三段中—上亚段的内碎屑滩和藻粘结颗粒滩在表生期岩溶作用和埋藏期溶蚀作用的共同改造下,储集空间内充填的石膏、石盐和方解石发生溶解,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藻粘结“格架”溶孔和小溶洞发育,成为区内最有利的储集体,它们主要分布于中46井—鱼1井区块。  相似文献   
185.
极浅水边界层的沉积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抒 《沉积学报》2010,28(5):926-932
极浅水环境是水深远小于正常边界层厚度的环境,潮滩滩面和潮水沟就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之中。来自江苏潮滩的观察资料表明,落潮后期滩面和潮水沟在薄层低速水流作用下可形成浅水波痕、平床和次级潮水沟形态,而边界层内的流速结构仍然得以维持,物质输运强度也与Von Kármán-Prandtl模型所定义的u100数值相一致。涨急时段中潮位附近形成的滩面涌潮是极浅水边界层的另一种动力学行为,它代表薄层高速水流作用下发生的底部边界层系统的崩溃,此时Von Kármán-Prandtl模型所刻画的流速结构不复存在。滩面涌潮高度是系统崩溃的临界水深,它可以定量地表示为Hb=4z0。极浅水边界层过程对潮滩沉积和地貌形成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6.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等手段,以揭示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藻砂屑云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及含陆源碎屑的藻屑—鲕粒云岩是本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滩坝发育四种沉积微相,包括藻屑碳酸盐岩滩微相、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泥晶碳酸盐岩湖湾微相及含陆源碎屑的颗粒碳酸盐岩滩微相。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分布主要受到湖平面变化、古地形、构造活动强度及陆源碎屑物质供应程度的影响,中央隆起带古地貌微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岩石类型和沉积微相的差异,高部位形成藻屑碳酸盐岩和鲕粒碳酸盐岩,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形成泥晶碳酸盐岩湖湾。藻屑碳酸盐岩滩和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是本区碳酸盐岩滩坝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及相模式的建立有助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下一步精细的储层预测,也为类似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87.
察尔汗盐湖钾矿是中国最大的钾盐矿床,别勒滩位于察尔汗盐湖的最西端,目前正通过液化技术在别勒滩区段的固体钾盐层中提取钾资源。文章通过野外钻孔采集样品和室内系统的岩矿鉴定、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含钾地层液化前、后的石盐和主要钾盐矿物的特征,对常量、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得出的结论是:液化前和液化后主要钾盐矿物都是钾石盐、光卤石和杂卤石,其中杂卤石为最主要的钾盐矿物;液化前和液化后,富集程度高的微量元素为I、B和Li,可见别勒滩区段伴生元素I、B和Li具有开采潜力。通过计算得知此区段埋深22.42 m以上液化前w(KCl)平均为2.15%,液化后w(KCl)平均为1.68%,计算预测溶出的KCl资源量约为5 374万吨;埋深4.1 m以上液化前w(KCl)平均为2.23%,液化后w(KCl)平均为1.71%,计算预测溶出的KCl资源量约为1 087万吨,证明了液化法开采别勒滩地区固体钾盐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88.
周生友  马艳 《中国地质》2010,37(2):446-452
哈萨克斯坦滨里海盆地北部是一个富油气区,已发现39个油气田,下二叠统和下石炭统是其中的重要产层,近几年的勘探表明,中石炭统的巴什基尔阶发育鲕粒滩及生物滩相灰岩,这些滩相灰岩的发现有可能使中石炭统成为一个新的勘探目的层系。立足勘探资料,对巴什基尔阶滩相灰岩的宏观和微观特征予以系统描述,将为今后的油气勘探提供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进行划分和对比。在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相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古水深、物性和油气显示资料,着重对碎屑岩滩坝和生物滩沉积特征和储集层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生物滩和砂滩分布于平坦、开阔环境中,单层厚度薄,分布面积广;砂坝形成于有一定坡度和地形起伏的环境中,单层厚度大,分布局限。②古地貌和基准面旋回是断陷盆地潜山周缘滩坝储集层物性的主控因素。③潜山西侧生物滩物性最好,面积广、厚度薄,物性最有利;其次为东侧砂坝和砂滩,面积局限,厚度大,物性次之;北侧生物滩和砂滩物性较差,面积较广,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0.
为从行为学角度解释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的跑滩现象, 研究了规格、温度对其跳跃行为以及底质、流速和周期性干露对其潜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蛤蜊运动能力与其规格和水温有关, 3 mm稚贝不具备跳跃能力, 5 mm以上具备跳跃能力; 跳跃频率和高度随水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中国蛤蜊稚贝潜沙比例均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 各时间节点中国蛤蜊稚贝在细沙底质的潜沙比例最高, 中沙底质次之, 粗沙底质最低。施加微弱水流后, 中国蛤蜊稚贝潜沙速度和比例显著增加; 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部分稚贝被水流冲走, 潜沙比例随之下降。周期性干露会导致中国蛤蜊稚贝从底质中爬出, 干露时间越长, 爬出比例越高。干露后的稚贝重新放置于海水中, 部分稚贝会在水面漂浮一段时间后再下落至水底, 漂浮比例随干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从行为学角度初步查明了中国蛤蜊跑滩现象, 为解决中国蛤蜊防跑滩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