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606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520篇
地球物理   415篇
地质学   1099篇
海洋学   531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0年   2篇
  1943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ENSO期间海洋性大陆典型地区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锦冰  马明  傅云飞 《气象学报》2013,71(1):109-120
利用星载闪电探测器(光学瞬变探测器(OTD)和闪电成像传感器(LIS))的观测资料,配合其他气象资料,对厄尔尼诺期间(1998年春季)和拉尼娜期间(1999年春季)海洋性大陆典型地区(11.25°S—3.75°N,96.25°—128.75°E)的闪电活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雷暴单体数目以及雷暴单体闪电率对闪电活动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厄尔尼诺年春季和拉尼娜年春季的大气环流形势、相对湿度、最大对流有效位能、对流风暴高度等气象要素,讨论闪电活动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从ENSO期间雷暴单体密度和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来看,厄尔尼诺年春季的闪电活动及雷暴活动均比拉尼娜年春季的多,并且,从闪电数目和雷暴单体数目的纬向平均、经向平均的年际变化可以发现在厄尔尼诺年春季闪电活动、雷暴活动有东伸南移的趋势。(2)在海洋性大陆典型地区,雷暴单体数目的变化是闪电数目变化的主要因子,而雷暴单体闪电率的变化是闪电数目变化的次要因子。(3)与1999年春季相比,1998年春季的副热带高压范围大、强度大;地面相对湿度大,高空相对湿度小,上下层湿度差异大,有利于对流发展;对流风暴高度较高,冰相粒子层厚度也较深厚,对流发展旺盛;最大对流有效位能大于300 J/kg的天数的空间分布极大值区域正好与闪电密度、雷暴单体密度的大值区域对应,雷电活动与对流有效位能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 (Litv.) Vass.)是中亚荒漠特有种,中国的单属种植物类群,稀有种,仅片段化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蚀坡地及流动-半流动沙丘上。按照不同微地形条件,于2008年9月、2009年的4月及6月分别对两个自然种群8种微地形条件(A种群为积沙灌丛下、积沙平缓处、风蚀灌丛下和风蚀平缓处4种; B种群为沙丘上部、中部、下部及底部4种)进行土壤种子库取样,并统计萌发季节的自然种群萌发率,同时对比室内萌发率,以研究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9月至次年4月和6月,种群种子库密度逐渐减少。自然状态下沙埋深度0—6 cm的种子能够萌发,主要萌发季节(4月)A种群有42%~73.56%的种子、B种群有63.33%~72.73%的种子分布在沙土6 cm以下的深度,为“无效种子”。A种群积沙灌丛下种子库密度值最大,但萌发季节的自然种群萌发率为0; B种群的沙丘下部种子库密度较大,但自然种群萌发率仅为4.8%±0.8%。不同微地形条件下沙粒打磨作用(去除种子硬实)和水分条件的差异,是微地形间种子萌发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土壤种子库角度解析自然种群有性更新困难的原因,为该稀有物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蠕移沙粒流体起动风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制作了能够有效避免沙槽下风端沙粒塌陷的蠕移沙粒集沙仪,并分析了该集沙仪中集沙槽的高度和厚度对单宽蠕移输沙率实验测量结果的影响,给出了集沙槽的合理高度和厚度;利用该集沙仪在风洞中测量了不同风速下的单宽蠕移输沙率,外推给出了沙粒的流体起动风速。  相似文献   
994.
青藏高原夏季夜雨率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了1961-2007年青藏高原海拔2000m以上76个气象站夏季(6-9月)逐日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夏季夜雨率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夜雨率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在西藏中西部夜雨率呈“纬向型”分布,而西藏东部、川西高原至滇北夜雨率则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夜雨率高值中心出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段(日喀则地区东北部至拉萨市一带),达到75%以上,同时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可能是夜雨率>70%的另一个高值区域;夜雨率最低值在青海省西北部,仅为33%;2.高原夜雨率具有明显的海拔效应,夜雨率与海拔呈显著的反相关,即海拔越高夜雨率越低,反之亦然;3.高原夜雨率随夏季日期推后呈增大趋势,而年际变化上则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4.高原夜雨率与日降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当日降水量<1 mm时夜雨率仅为48.8%,此后夜雨率随着日降水量增加而明显增大,特别是降水量在20 mm以下时,夜雨率上升速度最快,上升幅度超过20%;当日降水量为23~40 mm时,夜雨率稳定在70%~76%间,随后又略有波动下降;当日降水量为33 mm时,夜雨率达到极大值,为75.1%.青藏高原夜雨率的空间变化可能受大地形的影响.高原夜雨对农牧业生产有利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诸多自然灾害.因此,深入探讨夜雨率是制定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对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使用了目前最大的棒旋星系样本之一,着重于研究旋涡星系中央的比恒星形成率(sSFR)和棒结构的关系。我们用1g sSFR=-11 a~(-1)作为星系宁静态和活跃态的分界,统计对比了棒旋星系和非棒旋星系中央的sSFR,发现相对于非棒旋星系,棒旋星系处于中央宁静态的比重更大,而在中央活跃态其恒星形成活动更剧烈。为消除星系样本恒星质量差异对星系中央sSFR统计结果的影响,获得控制样本,使棒旋星系和非棒旋星系具有相同的恒星质量分布。随后发现这两类星系在中央宁静态中的统计差异消失,而在中央活跃态棒旋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依旧相对剧烈,尤其体现在长棒星系中。这说明棒结构对旋涡星系中央的恒星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且作用效果与棒的长短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在6300ZC型柴油机上加装中冷器以实现节能,并对其技术关键的热阻与风阻损失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研制了二代样机。经实船试验,节油率在3%~8%;经台架对比试验,耗油率从215g/(kW·h)降到209/(kW·h)。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研究了几个不同煤化程度的褐煤,提出了一个用煤岩 学方法确定褐煤煤化程度的新指标(G~(?)值),该值与反射率、加氢液化的转化率等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以粉蕉的吸芽为试材,进行了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以改良MS BA4.0mg/L(单位下同) AD5.0 NAA0.1作诱导培养基,外植体褐变率低,芽的诱导率高,且芽的生长良好;以改良MS BA3-6 NAA0.1为继代培养基,可以获得较高的不定芽增殖率,在增殖过程中,给予一定的低温处理和变化调整BA的用量,可以保持较高的增殖率(2.6倍以上),而且芽的长势好;生根培养以1/2MS IBA1.0 NAA0.2 ACl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