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e Emeishan basalt has a high Cu background value (170×10-6 on average), and thus provides a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 for copper ores. 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exposed in basalt lavas of the third segment of the Emeishan basalt eruptive cycle. By using a set of automatically cycling glass apparatuses, weathering-leaching experiments by three kinds of rainwater on the collected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pen system (at normal temperature and normal pressure).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st intensive export of Cu occurred under acidic rainwater-induced weathering-leaching conditions, almost 2-3 orders of magnitude the export of Cu by modern air rainwater, and 1-2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e export of Cu by CO2 rainwater. In addition, the total amount of Zn, Cu, U, Ni and Sr exported by acidic rainwater are greater than 1%. All this indicates that copper in the Emeishan basalt provided the copper source for Cu mineralization at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basalt and the Maokou Formation limestone at the bottom.  相似文献   
52.
在三维地震勘探中,常常遇到大型障碍区,特别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这给观测系统布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穿越大型障碍物,需要变观设计,以确保最佳压制噪声,获得完整地震反射剖面资料。在研究了三星堆遗址文物保护区大型障碍观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变观技术相结合的变观设计方法,其基本方法是:采用正常排列+加密接收线接收排列的技术设计,对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反复调整,在计算出变观的覆盖次数及资料空白面积后,设计出适用的最佳观测系统。通过技术变观,成功地解决了穿越三星堆遗址文物保护区大型障碍区时,有效接受和安全激发的问题,确保了目的层资料的获取,在MJⅢ期探区三维资料采集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3.
我省1993年出现的9次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有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开始早,结束晚.开始与结束均出现于北中部;出现于偏北部的次数比偏南部的次数多;暴雨强度北部比南部大;持续时间较短,雨量较集中。上述特点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偏南,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短期北挺西伸以跳跃形式为主造成的。  相似文献   
54.
寒流是我國冬半年的主要天氣因素,也是在日常天氣預報和國民經濟服務工作中氣象工作者最關心的事項。强大的寒流如寒潮每可以影响到全國,較平常的寒流也在有些地區產生主要影响,尤其是在沿海海上对漁民的生产工作方面。当前各生產單位不但要求凍害和大風量方面的準確,而且要求提早預報時間,以期有充分的对  相似文献   
55.
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周秀杰  张桂华  郑红  潘华盛 《气象》2004,30(11):47-50
黑龙江省1980年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为事实,气候变暖导致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主要表现在:①大雨暴雨次数增加;②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日数下降;③-3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日数明显减少;④初霜日平均后延2~5天;⑤终霜日,北部中部提前3~5天而南部延长;⑥夏季低温次数明显减少,北部减少多于南部;⑦大旱年次数增多,大涝次数北少南多,西南部地区为旱涝敏感区。  相似文献   
56.
复杂地表条件下炮点与检波点无法正常布设,它造成了浅层缺口和深层信噪比低的问题。以官7地区为例,针对这些技术难题研究了复杂地表条件下变观技术和变观方法,从而弥补了浅层资料缺口并提高了深层覆盖次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以开滦林南仓矿业分公司-850区域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原理,考虑地物条件及区域构造特征,将测区沿该区向斜轴线分成南北两区,两区各自独立设计。北部采用规则观测系统,南部选用非规则观测系统,两者重复区域针对满覆盖、叠加次数、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对观测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观测系统除采用了规则观测系统参数外,还采用了“以道补炮、双边加密炮点、中间激发加密炮点”的方法,确保了勘探区内资料齐全,取得了较满意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58.
煤矸石井下填充对矿井水的污染及其吸附控制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焦作煤矿区演马矿煤矸石为例,采取连续淋溶方式,模拟井下填充过程中煤矸石对地下水的污染,并利用土壤的吸附性能对矸石中溶出的污染因子进行控制。检测了淋溶水中的pH值、氟、总硬度、锰、铅、镉等6个因子,其中铅、镉未检出。实验表明,pH值、氟、总硬度变化范围均符合地下水Ⅲ类标准。锰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零因子,考虑到累积效应,氟也有可能影响地下水质。控制实验显示,利用当地土壤的吸附性能对矸石中溶出的污染因子进行控制是可行、有效的,且分层填充比混合填充的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59.
尼勒克井田的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差,深部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通过建立地质构造模型,反演出高倾角地层的地震记录,针对高倾角地层地震反射波的特点,采用小道距观测,在资料处理方法上着重注意原始资料分析、静校正处理、反褶积测试、叠前偏移技术等环节。该区勘探结果表明:在高倾角地层从事地震勘探,首先要根据地震地质条件作好构造模型及反演记录,着重做好变观措施,其次选取合理的处理模块,做好叠前偏移技术,兼顾干扰波去除,即可获得满意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兖济滕矿区长期充填煤矸石的塌陷区内地表水、浅层地下水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了淋溶、浸泡两种长期行为对煤矸石中有害微量元素析出的作用机理,认为煤矸石被用来充填塌陷区是可行的,但潜在的危害还是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