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92.
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曦  王丽  周平  孙庆业 《湿地科学》2012,10(1):46-57
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3.
在安徽省明光市太平乡沿淮河向南约15里有一处河面较宽,河西水流平缓,河东水流汹涌,这一缓一急的水势常在这里形成斗大的漩窝,漩窝下水深难测。河西岸有个庄子叫"对龙","对龙"对过的漩窝处人们称为"老龙窝"。这两处地名的由来在当地  相似文献   
94.
水利设施对淮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从水情、水生生物、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水利设施对淮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利设施的调节作用,大部分湖泊平均水位提高,水位变化趋于平缓,但部分河道型湖泊情况正好相反,水位下降且变化幅度较以前增大。同时,闸坝的存在阻碍了水生物的洄游通道,降低了河道水流流速,导致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发生较大变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之闸坝的不合理调度,常常诱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95.
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洪水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临淮岗工程洪水调度运行模型,建立了淮河中游润河集至鲁台子区段一维和二维嵌套式洪水演进模型,利用1982年和1991年实测洪水过程,验证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报洪水演进过程,可为临淮岗工程运行调度方案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HBV模型在淮河官寨流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彦增  张建新  章树安  许珂艳 《水文》2007,27(2):57-59,6
HBV模型在北欧等多个国家已广泛应用。本文选择了淮河官寨流域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了HBV模型在我国中部地区的应用效果,利用IHMS软件,进行了连续8年实测资料的分析处理、建模、参数率定以及径流模拟,从径流过程模拟成果可以看出,结果比较理想,可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江守钰  程绪干 《水文》2007,27(3):89-92
1991年,淮河发生仅次于1954年和其后的2003年流域性大洪水,里下河地区和少数支流主要控制站超过建国以来历史极值;沂沭泗水系的沂河、泗河也出现自1957年和197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本文从天气形势特征、暴雨特性、洪水特性三个方面对1991年暴雨洪水进行了分析,并与1954年和2003年洪水进行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98.
锶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微量元素,在生物、化学及地质过程中不易发生分馏作用,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指示意义.尤其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由于不同岩石锶含量不同,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后流经不同岩石,致使地表水中锶元素浓度和同位素比值不同.因此,通过研究河水中锶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探究河流集水处矿物化学风化速率、气候变化、上地壳化学特征、同位素组成以及陆地-河流-海洋之间的营养元素循环等等[1,2].  相似文献   
99.
近52年淮河流域的梅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资料表明梅雨期不仅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区,也会出现于淮河流域中南部。为此应用淮河流域分布均匀的5站日雨量资料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季节进程划分出近52年(1953—2004年)淮河流域梅雨期。该处梅雨期和长江中下游沿江区一样十分显著,其平均入梅及出梅期分别比长江中下游沿江区推迟5 d和7 d,其梅雨量年际丰枯是形成该地区汛期旱涝的主要因素。江淮流域梅雨在多数年趋势一致,但有1/4年份淮河梅雨与长江中下游沿江区距平符号相反。1979年附近淮河梅雨出现突变,即由此前的梅雨偏少、出梅偏早趋势突变为有较大振幅的2.2~2.3年短波振荡,梅雨量大及出梅迟年明显增多。在1979年前后也因此出现了两段梅雨异常期:1958—1966年淮河枯梅期和1979—1987年淮河丰梅期。进一步发现7月东亚中纬沿海槽的伸缩对淮河梅雨量、出梅的影响比鄂霍次克海高压及乌拉尔高压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