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9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2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52篇
地质学   685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建立超声波法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所得混凝土基桩波速的相互转换关系,本文给出了标准线性固体模型下粘弹性介质的三维和一维纵波速度之比及其实用简化公式,并且通过实验得出,混凝土构件的超声波速与1.054倍低应变动测波速之比处于1.03~1.12,具体数值会随着混凝土龄期、弹性模量和强度等级的增加而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02.
运用爆破振动测试与混凝土声波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汤渡河水库大坝混凝土拆除爆破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同类工程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混凝土的厚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4.
105.
钢管高强混凝土叠合柱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周期性往复试验,研究了钢管高混凝土叠合柱柱的破坏形态,耗能能力、延性、承载力以及各种组成部分共同工作等内容,并与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进行了对比;随后通过计算,讨论了叠合柱中有关参数对其极限承载力和影响;最后给出了叠合柱正截面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6.
链子崖煤层采空区特征与地压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开挖施工和地压监测取得的实际资料,系统分析了链子崖煤层采空区自然填充的物质成分,不同地段填充程度及相应的地层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7.
王清玉 《地质与勘探》1990,26(11):43-45
用地震波反射技术估算混凝土支承桩允许的纵向支承能力,并用实例说明了其工作原理,用此法测试了500根支承桩,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现浇混凝土渠道工程因施工方法的不同分为现浇抹面混凝土和现浇清水混凝土。认真分析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并进行对比,就能了解到两者在强度、耐久性等方面差距很大,必定直接影响到渠道的功能、价值和安全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地下水对混凝土分解性侵蚀指标pHs现行评价方法中存在水样间pHs横向没有可对比性和难以定量绘制pHs分解性侵蚀分区图等两大缺陷,推出了一个新的pHs分解性侵蚀判别式sk1,用编制的"地下水对混凝土分解性侵蚀判别式计算程序",完成了新定义的判别式sk1的计算,计算结果不但具备了水样间的每种分解性侵蚀横向对比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定量绘制每种分解性侵蚀分区图和定量绘制3种分解性侵蚀综合评价迭加图的功能。通过实例应用,形象地印证了现行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及现推出的判别式、定量编绘侵蚀分区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秦川  张楚汉 《岩土力学》2010,31(12):3771-3777
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混凝土细观力学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基于背景网格的骨料投放与细观三组分的识别;建立了颗粒离散元的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不同应变率下混凝土的劈拉试验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出的混凝土动力强度提高的规律以及不同应变率下混凝土的破坏模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混凝土破坏时产生更多弥散状分布的裂纹,同时有些裂纹穿过强度较高的骨料,导致混凝土在高应变率破坏过程中消耗更多的能量,是混凝土的动力强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此外,在高应变率下,力链产生更多的分叉,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随机性增加,因此,在高应变率下混凝土动力强度表现出更大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