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成矿系列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成矿系列是一个自然系统,它由若干矿床成因类型组成。各矿床类型间的时空结构关系表现为各类型间的“共生性”、“过渡性”和“重叠性”;其物质结构关系表现为“互补性”.本文按系统论观点,分析了上述结构,提出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系列的新模式,并指出研究成矿系列的结构对预测矿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区域开发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绿洲内部产出大幅度增加,但整体生态环境趋向恶化,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尉犁县为例,从分析区域开发活动入手,总结了区域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有利与不利方面,进而,讨论了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近40年东亚夏季风及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气候异常   总被引:75,自引:21,他引:75  
施能  朱乾根  吴彬贵 《大气科学》1996,20(5):575-583
定义了一个反映东亚夏季大尺度季风强度的指数,计算了夏季逐月及季的东亚季风指数(1873~1989年)。用近40年资料研究了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大尺度天气的关系。指出,强夏季风时,我国夏季大范围高温。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则表现在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置上。强夏季风时,雨带偏北。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均与弱季风有关。长江中下游夏季的涝年与弱季风有关,而强夏季风时,长江中下游经常是旱年。最后,研究了强、弱夏季风年时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是造成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我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影响夏季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资助.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中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与夏季降水有联系.春季,从长江中下游到华北的土壤偏湿,对应着中国夏季东北和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和南方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55.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1998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REOF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可以显著分为南北两支雨带,一支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湖南和浙江一线;另一支位于重庆、陕西东南部、湖北、河南南部和安徽一线,都呈现出东西向的带状分布。分析还表明:这两支雨带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支雨带表现为14 a的主周期,而北支雨带表现为8 a的主周期,且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寡时段有明显的不同;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对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形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面临长距离、长历时的冲淤调整,河道蓄泄关系发生变化,对防洪造成影响。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及其蓄泄能力变化预测成果的基础上,对比计算了现状和未来河道蓄泄能力条件下,遇1954年洪水,长江上游水库防洪调度和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来随着长江中下游河道进一步冲刷,河道槽蓄容积增加,相同防洪控制水位下的河道安全泄量增大,三峡水库在进行防洪调度时可下泄流量增大,总拦蓄洪量减小,长江中下游地区总超额洪量减小,但超额洪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从上游向下游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5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规模对汉江中下游影响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沈大军 《地理学报》1998,53(4):341-34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措施。但调水将给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及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丹江口水库不同调水方案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灌溉和航运的影响,并提出补偿工程措施。调水60×108m3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较小,可基本不予补偿;调水150×108m3的影响稍重,但对航运和灌溉用水的影响不大,适当补偿可以解决;调水230×108m3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用水的影响十分严重,必须全部渠化并修建江汉运河。  相似文献   
58.
长江中下游及邻区基底和花岗岩成矿元素丰度背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振东  张本仁 《地质学报》1998,72(3):267-275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及邻区的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及花岗岩岩基成矿元素丰度背景,从而为区域Cu、Au,W、Sn等成矿作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用此来作为窥视地壳组成及成矿作用时空演变的窗口。  相似文献   
59.
《湖南地质》2012,(2):15-15
2012年1月,多家媒体报道:长沙万达广场发现宋、明清时期的“古城墙”和淤泥层,考古专家推断当时湘江东岸在“古城墙”脚下,“古城墙”是依岸而建,有点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范,故湘江东岸曾发生往西挪动了约100米的改变。  相似文献   
60.
《湖南地质》2012,(6):17-17
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荷兰的经济发展很快,10到20年就使工业、农业和交通十分发达,到1990年德国人均国民总值达21475美元,荷兰达17000美元,居世界前列。但在经济调整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重视环境保护,尤其是对莱茵河的保护,从而产生了最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