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1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686篇
测绘学   2058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407篇
地质学   1784篇
海洋学   907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618篇
自然地理   2478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212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495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03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蒸散发是湿地水文过程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湿地的水文生态系统。以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区,基于湿地及其周边6个气象站1963—2013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了站点与湿地的潜在蒸散量(ET0),并分别从趋势性、突变性以及周期性角度分析了ET0的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探讨了ET0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季节和年际ET0在时间尺度上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夏、秋季和年际尺度下,增加非常显著;在空间尺度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增加非常显著的地区,在秋季表现为整个区域,年际尺度下则贯穿于整个东、西部;同时,若尔盖湿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暖干化的趋势。春、冬季和年尺度ET0的突变年份均为2002年,而夏季和秋季则分别在1988年和1997年左右发生突变;春、夏、秋季以及年际尺度下,ET0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可能为28年,冬季则为22年;此外,春、秋、冬季以及年尺度下,ET0的第一影响要素以温度为主,夏季则为日照时数。不同站点间,以冬季若尔盖和红原站最为突出,相对湿度为ET0的第一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探讨若尔盖湿地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2.
张海宏  姜海梅  周秉荣  祁栋林 《气象》2019,45(11):1550-1559
利用玉树隆宝湿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未冻结、冻结和冻结有积雪覆盖三种情况下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情况,计算了三种情况下动量总体输送系数、感热总体输送系数、动力学粗糙度和热力学粗糙度,分析了附加阻尼和粗糙度雷诺数的关系,并将三种附加阻尼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冻结状态下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幅度最大,冻结有积雪覆盖时,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日变化幅度最小。动量总体输送系数C_D和感热总体输送系数C_H的值在冻结时最大,冻结有积雪覆盖时最小,动力学粗糙度和热力学粗糙度在冻结状况下最小,冻结有积雪覆盖时最大。未冻结、冻结和冻结有积雪覆盖状态下,三种附加阻尼kB~(-1)参数化方案中,幂函数型方案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43.
通过考察国外主要国家的3类气象服务运行模式,即"公私有别"、"公私竞争"、"完全竞争"3种模式,得出对我国气象服务分类发展的两点主要启示:权责明晰是气象服务分类运行界限分明的前提,开放气象基础数据是保持气象服务市场活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44.
1引言 八五八农场属于乌苏里江沿江低平原,地势低洼,多百亩以上的泡沼,为典型的湿地小气候。虎林市距离八五八农场35k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湿地开发和保护的典型区域.研究湿地的动态变化及可持续性,对保护生态环境,人类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气候的寒暖、干湿、风雨作为环境条件,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245.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1986、1993、2000年的TM影像和2004年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影像,在RS、GP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福建省生态环境特征,选取了斑块面积指标、形状指标、破碎化程度指标、聚散性指标、多样性指标等5类景观生态学指数,研究福建省1986-2004年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福建省湿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1986-2004年各期湿地总面积分别是:1793 793.06 hm2、1 665 966.28 hm2、1609 862.77 hm2、1618760.97 hm2.各景观面积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灌溉地、河流、河漫滩、沼泽、盐田景观面积呈现下降趋势,蓄水区、海水养殖景观面积增大,其他类型波动变化;(2)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景观优势组分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有所减弱.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4个时期分别为0.668 1、0.737 5、0.816 5、0.830 1,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分别0.3041、0.335 6、0.371 6、0.377 8,斑块面积变异系数由1986年的882.0695%下降到2004年的516.3157%;(3)湿地景观受外界干扰程度加大,破碎化程度加剧;同时,湿地原始形态也受到了较复杂的影响.边缘密度由1986年的5.9981m/hm2上升到2004年的6.6982m/hm2,平均形状指数也从2.1758略微下降到1.9910;(4)各斑块类型和周围相邻斑块类型的空间连接程度进一步降低,湿地景观被分隔态势增强.蔓延度指数下降,4个时期分别为83.3695、81.928 3、79.890 8、79.820 3,斑块结合度从1986年的99.202 9连续降至2004年的98.5459.  相似文献   
246.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针对近年来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了解保护区内植被的分布及其变化,对于保护庐山境内的林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2015-2018年Proba-Ⅴ卫星100m分辨率5d植被指数产品,使用最大值合成法、Hants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降噪处理,并采用随机森...  相似文献   
247.
湿地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农业文明的见证.湿地农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调整和适应,形成不同的功能类型和产业模式.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苇-鱼-蟹-菌模式为例,凝练了湿地生态恢复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该模式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总结了该模式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未来湿地...  相似文献   
248.
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新分类与小岩体成矿作用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中国镍(铜、钴)、铂族等许多重要金属矿产都产出于岩浆硫化物矿床,该类矿床是矿床地质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综合构造背景、侵入方式、岩体规模、矿床模式、主成矿元素等因素,对中国岩浆硫化物矿床提出了新的分类:①古大陆内的小侵入体矿床;②与大陆溢流玄武岩有关的侵入体矿床;③造山带内小侵入体矿床;④蛇绿岩型矿床。认为小侵入体(小岩体)岩浆矿床是中国主要的矿床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从小岩体矿床的相关概念、3种地质背景、3种火山岩_岩体_矿床组合形式以及成矿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小岩体成矿作用。结合国内外勘查实践指出,小岩体岩浆矿床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是中国应继续重点研究的主要矿床类型。最后,还讨论了小岩体矿床不仅在基性_超基性岩体中广泛发育,而且在中酸性岩体中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49.
为了达到快速、准确、可靠的围岩分类,有效指导隧道施工,在充分研究和吸取国内外有关围岩分类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针对隧道施工期间的围岩类别鉴定方法,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隧道施工期间围岩类别鉴定的快速分类方法,该方法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多专家评分的方式在开挖掌子面现场进行观察、量测及评价,无需复杂试验或测量以及繁杂计算,可迅速得出评价结果。为了更加全面地反映隧道围岩情况,准确评价围岩工程性质,结合目前国际上流行的Q分类系统,在富溪隧道第一手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快速分类结果和Q指标分类结果对富溪隧道围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为其隧道施工提供了合理的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250.
以卧龙湖湿地的基本概况和有关监测资料为基础,对卧龙湖湿地的历史演变规律以及1975~2004年湖水位观测数据和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近29年来卧龙湖水位的变化趋势和水位下降的成因.运用水量平衡计算方法,得出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导致近30年来入湖水量减少和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