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8篇
  免费   2177篇
  国内免费   2095篇
测绘学   1335篇
大气科学   529篇
地球物理   825篇
地质学   8126篇
海洋学   1989篇
天文学   332篇
综合类   3196篇
自然地理   533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73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1106篇
  2013年   884篇
  2012年   1071篇
  2011年   1153篇
  2010年   1084篇
  2009年   1288篇
  2008年   1128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974篇
  2005年   905篇
  2004年   796篇
  2003年   617篇
  2002年   555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507篇
  1998年   574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421篇
  1995年   397篇
  1994年   352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91.
992.
本文基于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以及新生代玄武岩中上地幔包体的岩石学与地质压力计研究,结合地球物理测涤资料与高温高压下岩石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实验成果,提出了华北大陆三个地区(河北平原、太行-五台、鄂尔多斯)的地壳-上地幔岩石学结构,讨论了界面性质及其演化。在强调v_p、vb、σ结构与岩石学结构共同约束的基础上,有效地识别了不同地区硅铝质陆壳在物质组成上的差异和上地幔低速层或矿物相转变等特征。本文提出壳-幔岩石学结构及其演化,密切地与陆壳主要形成时期的太古-早元古构造岩浆事件相关,又与显生宙构造岩浆事件对它的改造程度有关,壳-幔岩石学结构是我们追索大陆的构造性质及其演化的一个重要记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河西—祁连山地区近期形变场演化特征与孕震构造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庆良 《地震》1994,(3):64-71
本文通过对河西-祁山地区近20年形变场演化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代表该区区域应力松驰、岩石圈底部软流层对流加速以及地壳中上部应力强化与强震孕育三种应力状态的特征性形变图象,文章还通过典型强震构造组合特征、形变场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北西西、北东向两组构造的组合孕震模式,并利用上述孕震模式对该区近期强震危险地点进行了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994.
带断层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及算法复杂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远忠  吕悦军 《地震学报》1994,16(2):183-189
用带断层的细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地震活动, 得到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结果。证实地震活动具有某些有序性, 说明断层的存在及相互位置都对地震活动总体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并用自组织临界状态理论解释了模型各演化阶段的特征, 最后用算法复杂性分析了模型所产生的序列, 初步表明算法复杂性AC可以用作地震活动图象及其演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系统测试,查明了镜质体油浸最大反射率在2.0%~10.0%之间的样品中粒粒体反射率的演化轨迹,发现其最大反射率的演化具有“转折”特征。粗粒体化学结构的“非石墨化碳”性质、物理结构的“富微孔性”及构造应力的作用是控制反射率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997.
通过分析整个世界太古宇和元古宇地区的地震波速模型,发现太古宇地区的厚度为35km左右(碰撞带边缘除外),而元古宇地壳的厚度则显然要大得多,大致为45km,并且在其基底有一较厚的高速层(>7km/s).我们认为有两种模式可以解释这些差异。第一种模型把这种差异归因于上地幔成分的改变。太古宇地幔中的温度较高,因而导致了科马提熔岩的喷发,结果使得岩石圈过分贫化而不能产生大量的玄武质熔体。元古宇地是在富地幔  相似文献   
998.
西秦岭显生宙构造演化与成矿旋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变质作用演化及PTt轨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北京密云麻粒岩相区在早前寒武纪时期主要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每期变质作用又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变质阶段,峰期阶段的P-T条件均达到了麻粒岩相.第一期变质作用约结束于2500Ma,具有与造山带相似的顺时针PTt轨迹,峰期阶段T为800~900℃,P=0.98~1.02GPa,这种轨迹主要与早期平卧褶皱和推覆构造使地壳大幅度增厚有密切关系。第二期变质作用约发生在1800Ma,PTt轨迹为具近等压加热(IBH)特点的顺时针轨迹,峰期阶段T为760~810℃,P为0.96~1.04GPa,这种轨迹与大陆地壳的拉伸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苏北溱潼凹陷的拉张量研究及构造运动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正演平衡剖面方法,本文对苏北溱潼凹陷三条剖面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恢复计算出各断层各期次的伸展量,该箕状凹陷各发展阶段的拉张量以及对应于三期主要构造运动的拉张量。结果表明,构造运动具有延续性,仅在某些组段的表现更为强烈。在时空上,拉张活动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在凹陷的西南部,中部及东北部地区,拉张量及沉积特征均有很大差异,构造运动的强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