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0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935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309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3738篇
海洋学   392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55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砂土中的强夯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砂土中强夯振动结果,分析了砂土中强夯的振动速度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土中强夯引起的振动速度较粘土中小,不会引起周边构筑物的破坏.同时,当夯击点与测点距离R大于50 m时,强夯引起的地基土的振动速度随距离R的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92.
多矿物岩石流变规律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总结了近年来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的流变规律的研究,阐述了多矿物岩石流变性质研究的意义和进展,再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理论模型,算术平均方法、几何平均方法和能量极小方法,最后,指出这方面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3.
王静 《河南气象》2002,(4):24-24
利用1959-2001年春播期(3-4月)驻马店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降水气候规律。找出与3-4月降水相关性好的因子,建立3,4月降水趋势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94.
香港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香港海域7个水环境控制区在1988-1999年期间每月或每半月定位边疆聚样的37个水质测站,每个测站选用17个水质参数,研究香港海域海岸带水体叶绿素-a浓度及其相关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对37个测站17个参数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香港海域东部由半封闭海湾组成的水域控制区,其赤潮发生频率较高;西部水域属于河口环境。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BOD5对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显著性影响,氮和光照条件在东部地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比西部海域更显著,而磷以及包括盐度,温度,溶解氧和pH在内的海洋物理化学条件在西部海域有更显著的影响。在整个香港海域,年内平均最高叶绿素-a浓度主要出现在冬末春初和夏末秋初,东部海域的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一般高于西部海域。香港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普遍存在一个8-10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5.
洪水演进三维模拟仿真系统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洪水演进仿真系统的研制,是实施“数字流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洪水演进可视化目标的分析,基于Visual C 系统开发平台,融GIS技术和Opengl开发技术,采用三角形逼近、光滑处理和加入法向量以控制光照的方式,实现了流域地形及河床的三维可视化仿真;应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确定了运动水体与流域河床形态的自适应与自相依的关系,使流域洪水演进模拟具有真实自然的可视化效果。所研制的系统雏形,可有效的模拟流域洪水的三维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96.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5,他引:20  
利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段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利用资料和遥感信息,对西北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景观的20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通过评价,定量分析了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环境的总体变化趋势,研究了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的平衡比例关系以及与生态环境总体稳定的内在关系。这项研究对研究和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合理阈值,维持绿洲稳定,保障当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石家庄市水环境中微量有机物的污染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技术,结合现场调查,研究了石家庄市地表水环境中微量有机物的污染分布规律,可为城市水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
99.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土壤水  相似文献   
100.
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陆盐碱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十分薄弱。松嫩平原是世界上内陆盐碱湿地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参考国内外湿地分类标准,结合松嫩平原的特点,建立了内陆盐碱湿地的分类体系,将该区的盐碱湿地划分为2个湿地类,6个湿地型,13个湿地亚型,描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并阐述了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的分布规律。这对我国的湿地分类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对进一步实施内陆盐碱湿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促进松嫩平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