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于炀 《山东国土资源》2006,22(12):31-33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以“城中村”转制改造为突破,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逐步推进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相对灵活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维护了转型期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2.
珠三角企业迁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扩散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政策等方面分析珠三角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企业在迁移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和成本因素,以平衡企业迁移的利弊.在迁移过程中,企业与政府分别主导了两种不同的迁移路径,文中最后比较了这两种路径在信息、政策、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3.
穗深港物流业及其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根据1990-2007年广州、深圳、香港物流业和3地的GDP、珠三角经济区GDP以及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城市群GDP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原理,借助计量分析软件Eviews4.0进行分析,发现穗、深、港物流业及其与当地和珠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协整性,从统计意义上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就此关系进行了理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物流业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促进区域物流合理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就区域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而言,诸侯经济和一体化经济是两个重要方面,前者强调城市个体经济增长,后者注重区域统筹发展.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回顾,检视两种区域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其次,对一体化经济模式进行深刻反思,认为完全一体化经济虽能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但可能导致地方自主性丧失,滋生更大区域内的空间极化和区域隔离.文中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完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主张有选择性的空间封闭,下放发展权力给地方或区域"社区",既保持城市开放,也延续地方发展自主权.最后,从外部性理论、"新区域主义"和"权力下放"等西方区域发展新理论、珠三角发展实践等三方面对不完全一体化的可能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05.
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珠三角九城市1999-2008年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分析了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内旅游收入、海外旅游收入空间差异的总体变化,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性,近年来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在旅游规模位序、旅游发展状态方面的变化特点;最后提出缩小珠三角城际旅游经济差异的协调发展战略,包括深化城际合作,调整旅游发展模式;构建三大旅游圈和八大旅游板块;加快边缘地区的旅游发展步伐;将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与周边城市的自主发展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06.
珠三角平原区为例,结合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平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指数为0.70,等级为Ⅴ级,说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用途差异较大.按规划符合性指数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肇庆、江门、广州、惠州、佛山、深圳、珠海、中山、东莞,分级标准等级为Ⅲ级的仅有肇庆市...  相似文献   
107.
珠江三角洲与其外围区域产业梯度比较及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分析珠江三角洲与其外围区域工业行业的产业梯度,测算两者的产业梯度系数,反映二者的产业差距和优势产业。根据计算和两个区域比较的结果指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区域转移是今后珠三角与其外围区域产业优化调控的方向,也是珠三角产业分工和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8.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制造业尤其是“世界加工厂”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链生态空间产生了较大影响,高质量的市场需求、弹性生产模式等冲击了珠三角传统生产模式.大规模生产企业的倒闭,影响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联系.论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下的复杂网络视角,利用2008年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与2013年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库,在...  相似文献   
109.
转型视阈下珠三角地区乡村发展过程及地域模式梳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忍  陈燕纯  龚建周 《地理研究》2019,38(3):725-74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系统梳理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主要地域模式,对中国乡村发展和振兴的科学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发展演变历经了4个阶段。① 1978年以前,传统乡村发展阶段。在国际市场需求刺激下出现“弃田筑塘,废稻树桑”,逐渐形成桑基鱼塘的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呈现出传统农业景观。② 1978—2000年,工业化驱动发展阶段。以乡镇企业嫁接外资形式推动了自下而上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乡村空间逐渐形成了“生活居住+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三位一体的功能结构,空间分化与混杂性特征显著。③ 2000—2008年,城市化与都市化双轨并行阶段。政府主导的城市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促使珠三角地区逐渐演变为“大集聚,小分散”的城乡发展转型空间格局。④ 2008年至今,都市化驱动乡村急剧转型阶段。珠三角都市圈建设进程加快,城乡体系逐步向一体化和网络化发展,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趋向多元分化,乡村破碎化的非正规空间促使形成全球城市区域下马赛克式分布的空间格局。基于不同区位的外部性和内生性因素的差异性,珠三角地区的乡村发展模式可归纳为城市区域型、近郊型、远郊型等不同地域类型。在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外部性的环境变化、内部要素分化与重构机制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和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