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合地震探测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介绍了香港与珠三角地区海陆联测地震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及方法,讨论了导航数据记录时间存在误差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对数据处理程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通用化。提出了数据处理中需要改进之处,对较远的地震台站采用滤波、均衡、剪切等处理手段,突出弱震相,压制强噪音。广东和香港地区的大部分固定台站均可清晰识别出有效信号,这是首次利用固定台站记录到远距离海上气枪信号,最远接收距离达到240多公里,获得了较好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32.
气溶胶与全球热辐射平衡、水循环、人类健康密不可分,其观测精度直接影响天气预测、气候建模以及对人类健康影响评估的精度,激光雷达能监测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对污染气溶胶的扩散趋势、污染源反演、气候预测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激光在大气中的辐射传输过程,根据米散射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使用雷达的多个系统参数计算雷达常数,建立激光雷达气溶胶质量浓度反演模型,从地面向上在晴空条件下进行了珠三角地区典型区域的秋冬季节气溶胶垂直观测的实验,计算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垂直廓线,反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情况。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1)激光雷达反演结果显示,白天的反演结果中噪声大大减少,表明反演算法能够有效减弱太阳光的影响。(2)相比于传统方法,使用雷达常数而非边界值的反演结果波动较小,更符合实际,能够有效避免高空噪声的影响。(3)高层大气在晴朗静稳天气状况下较为干净,气溶胶基本分布在低空区域,质量浓度随高度基本呈负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33.
珠三角岭南文化与主要外省人原籍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珠三角地区岭南文化与主要外省人原籍文化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珠三角六大主要外省人文化与岭南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基石和文字表达方式,在文化传统和文化特征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共同性;受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中原文化具有浓厚的北方旱作农耕文化的特色,长江流域荆楚文化具有显著的稻作农耕文化的特色,而岭南文化则具有明显的南方海洋文化的特色;具体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物质形态文化领域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正确认识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点,能有助于实现文化的趋同和融合,发展有利于现代化的文化要素,逐步革除不利于现代化的文化要素,在文化互动中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和文化大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34.
罗晓玲  黄珍珠 《广东气象》2004,(4):47-48,44
1 气候概况 广东省各地的季度平均气温为25.6~29.3℃,珠三角、东南部偏东及西南部偏西较高。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除北部的18个县(市)略有偏低外,其它地区均偏高,而珠三角等气温较高地区偏高明显,偏高达0.5~1.1℃。季度内的极端最高气温有20个县(市)打破或持平历史记录,若与各月历史记录比较,则7月有20个县(市)打破或持平月历史记录,8月有11个县(市)打破或持平月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35.
利用时间分布指数、动态度、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Pearson系数等方法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2010—2017年入境游客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珠三角城市群的入境游客数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到访率保持平稳,且年际集中指数平均值为1.8,分布比较均匀;2)珠三角城市群入境游客地理集中指数相对较高,空间分布呈现广州-深圳的"双核"结构,后期"东强西弱"格局有加强的趋势;3)旅游服务及接待设施是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经济发展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交通距离、旅游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36.
采用企业大数据、手机信令等多源数据,从城际间产业集群的潜在关联、实际关联2个维度,构建产业集群区域协同发展评价体系,以珠三角城市群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群以深圳、东莞、广州为核心,形成较为完善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网络,从潜在关联看:同质化水平较高且围绕着各都市圈表现出专业化分工趋势;从实际关联看:核心城市资金交往紧密、各都市圈内出行关联密切。2)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显著的是深圳与东莞、深圳与广州、珠海与中山、中山与江门,其中深圳与东莞表现为差异化强合作;珠三角核心城市间协同关系较好,但边缘城市有所不足,总体协同水平不高。该评价体系可用于测量城际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并为其他城市群的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7.
基于2017年珠三角农民工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四类农民工家庭的社区选择与社会融合。结果表明:(1)珠三角农民工的社区选择有工厂宿舍区、城中村、老街区、保障房社区和商品房社区5种类型,其中以选择城中村为主,五类社区选择比例最高的农民工家庭分别是未育夫妻家庭、夫妻与未婚子女家庭、未婚者与父母家庭、空巢家庭;(2)居住在老街区的农民工整体社会融合最高,其次是商品房社区、保障房社区、城中村、工厂宿舍区;(3)老街区的文化和心理融合最高,商品房社区的经济融合较高,保障房社区的心理融合较高,工厂宿舍区和城中村的经济、心理融合较低,社交融合在五类社区中的差异较小。最后,提出以社区为单位推动农民工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8.
运用因子分析、扩展的潜力模型、ESDA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五个时间断面的数据,探讨了1990-2009年珠三角县域潜力的空间集聚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总体上珠三角县域潜力具正空间集聚特征,但集聚程度不高且趋于减弱;大多数县域潜力的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保持相对稳定且规律性明显,高潜力县域集中在广—佛都市区并呈向深—莞—惠都市区发展态势,低潜力县域进一步向研究区西部集聚,并在西部形成面状连续分布区;局部空间集聚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HH和LL集聚区位有所变化,局部集聚类型间有一定的转化,县域潜力的空间集聚的不均衡性在西部与中东部地带间有进一步扩大倾向。从县域潜力集聚演化的影响因素上看,县域间相互作用、地理区位、消费者购买力、人力资本、劳动力成本、信息化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数量、城市化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交通运输条件、固定资本投入和两个经济政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9.
珠三角与粤北地区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的广州、东莞、佛山、江门以及粤北地区的韶关、清远和河源7个代表样地共计14个样本镇的1 120人(户)进行了农村居民旅游态度与出游特征问卷调查,并对1 040份有效样本从人口特征、旅游认知特征和旅游消费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地区农村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普遍较好,但获取旅游信息的...  相似文献   
40.
运用In SAR技术开展珠三角地面沉降监测,研究其产生的机理、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就该区运用In SAR技术进行监测获取地表沉降动态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在植被覆盖密度大及水网密布区域开展In SAR监测的规律和特性,验证了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了地表沉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