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和化肥增产效率 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根据我国各地区1990-1998年化肥施用量和作物产量,以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年份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肥料施用量变化,求出相应的单位播种面积可能达到的粮食生产潜力,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出该地区单位播种面积的粮食的增产潜力。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大多在3500-5250kg/hm^2范围,粮食单产增产潜力一般在300-600kg/hm^2左右,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一般在5-10kg/kg(粮食/化肥)范围,但是各地区的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粮食单产(5372kg/hm^2)和生产潜力(7462kg/hm^2)均东部地区(高施肥水平)最高,中部地区(中等施肥水平)的粮食单产和生产潜力居中,分别为4940kg/hm^2和7216kg/hm^2,西部地区(低施肥水平)的粮食单产和生产潜力最低,分别为3844kg/hm^2和5470kg/hm^2,按播种面积计算,粮食单产的增产潜力以西部地区最高,平均达948kg/hm^2,东部地区局中,平均为754kg/hm^2,中部地区则相应较低,为714kg/hm^2,化肥增产效率(增施单位化肥的粮食增产量)以西部地区最高,达9.41kg/kg(粮食/化肥),中部地区居中,为7.17kg/kg(粮食/化肥);而东部地区最低,为-11.1kg/kg(粮食/化肥),从全国来看,东部地区虽然粮食生产潜力大,但是增产潜力很小,由于施肥量较大,增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今后我国的化肥应该重点考虑投向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2.
83.
未来气候变化对鲁南地区春大豆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桂林  连加胜  谢考现 《气象科技》1998,(3):63-封底,16
文章采用春大豆生产潜力的宏观动态模拟模型,对山东省鲁南地区春大豆的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大豆生产潜力的变化情况。文章除了考虑温度、降水、CO2等因子之外,还考虑了紫外线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综合研究状况表明: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山东省鲁南地区春大豆的生产潜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4.
河西走廊临泽样区土壤生产潜力初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研究"的要求,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以土壤资源、地貌条件和土地利用作为评价单元,选取土层厚度、有机质、土壤质地、PH值、地貌类型、坡度、海拔高度、土地利用现状等8项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对样区土壤生产潜力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得出结论:宜农一等地.包括兰家堡系、倪家下营系;宜农二等地.包括东三村系、化音系和曹家庄系;宜农三等地,包括五三村系、盘石营系和曹家湖系;不宜地,包括南山坡滩系、王家墩东滩系、上府寺系和梁家湖系.本研究对于绿洲农区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关于临汾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对人口承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义  沈丽峰 《山西气象》1997,(4):23-25,31
关于临汾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对人口承载力的探讨@王文义@戴有学@薛双青¥临汾地区气象局@沈丽峰¥临汾市水利局关于临汾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对人口承载力的探讨王文义戴有学薛双青(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沈丽峰(临汾市水利局041000)引言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86.
综述国内关于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研究的进展概况,并主要就建立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数学模型及其应用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7.
根据近 40a气象资料 ,利用气候学计算方法和辽宁农作物气候产量模型 ,建立了适合本溪地区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模型 ,计算出各相关参数 ,得出了近 40a本溪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认为 :太阳辐射量减少、降水量减少是本溪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定量分析土地耕作适宜性、气候生产潜力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动态特征是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有效保护耕地资源的基础。本文基于湖南省气候、土地覆被、地形等数据,采用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和趋势分析方法,以300 m×300 m栅格为计算单元,获得湖南省2000—2017年耕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湖南省土地耕作适宜性、气候生产潜力与LUCC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湖南省最适宜耕作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中部和南部盆地、丘陵区,气候生产潜力为19 530~40 375 kg/ha,整体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北纬28°以南的中部、中东部丘陵盆地区,是土地耕作适宜性和气候生产潜力组合最好的区域。86.5%的新增人造地表为最适宜耕作的耕地,说明新增人造地表主要以牺牲优良的耕地为代价。气候变化、气候生产潜力变化与LUCC过程密切相关,LUCC过程中流向耕地多为气候生产潜力增加区,而耕地转为林地等土地类型则属于气候生产潜力下降区,指示气候变化在驱动不同类型土地相互转变中的作用。上述结果可望为湖南省土地规划整治及山地资源开发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9.
从开展河南农业高效利用研究的必要性及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间作套种的三熟制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对三熟制与二熟制的气候资源利用、组分产量和产量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三熟制种植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二熟制种植方式,是符合当前河南省农业向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0.
新疆主要棉区光合有效辐射,光温生产潜力的估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8个气象站近30年的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日照时数的资料,分析了公式Qp=aQ中比例系数α的变化特征,按月给出了全疆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公式,计算了主要棉区的光合有效辐射;并结合6个气象站的温度资料估算了新疆主要棉区棉花的光温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