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62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黄铁矿表面及其与Au(HS)2^—溶液作用的ST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世柏  张平城 《矿物学报》1996,16(1):28-32,T001
本文用STM研究了黄铁矿和方铅矿表面的原子结构、纳米级微形貌、电子态分布及其吸附态的特点。STM电流图象揭示了表面缺陷与表面电子态之间的对应关系,硫化和的表面的化学反应活性可能是表现缺陷引起的局域导电性增强有关。STM观察进一步表明黄铁矿和方铅矿对金的硫氢配合物的吸附作用优先发生于扭折位和台阶边缘等高能部位,反映出吸附态的分布也是与表面电子态分布相对应的。这样就从微观领域考证了硫化物表面对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22.
郑海飞  谢鸿森 《地质学报》1997,71(3):274-280
在0.25-3.75GPa和20-370℃条件下测量了NaCl溶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1)电导率随温度增高而增大,且电导率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为线性关系,但不同压力不其斜率不同。(2)电导率与压力的 关系较为复杂,存在着不连续性。即在2.25-3.37GPa压力范围,电导率随压力增大而增大;在1.25-2.00GPa压力范围,电导率与压力几乎无关;0.75GPa压力的电导率高于相邻力的电导率。上述。  相似文献   
23.
地下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分析足传统水义地质学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推动了水文地质学综合研究的发展。砂岩型铀矿是产于中新生代盆地内、具有一定水文地质结构的沉积岩中由外生地下水作为成矿溶液的矿床。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性质、基本结构和环境入手,在学习和应用国内外关于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砂岩型铀矿及其形成条件的基本理论。认为砂岩型铀矿是地下水系统结构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地下水系统的功能的表现。因此,在砂岩型铀成矿及勘查中加强地下水系统研究。既可以拓展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的实用领域。同时对指导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的分析和勘查具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郑玉辉 《探矿工程》2004,31(5):9-10,13
简要叙述了一种新型地下连续墙施工稳定液——聚合物溶液的研制及其与细分散泥浆性能的对比,这种新型聚合物溶液克服了目前使用的地下连续墙稳定液品种单一、性能较差的缺点,满足复杂地层的地下连续墙施工需要。同时阐述了这种稳定液的组成成分和性能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5.
26.
有机酸溶液与矿源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
粒间溶液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间溶液形成条件的实验研究李兆麟,雷丽红,郭洪中,蒋浩深,赵梅芳(中山大学地质系,广州510275)(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008)关键词粒间溶液,实验地球化学关于粒间溶液成矿的问题,作者在1986年进行过论述,1989~1992年进行了深...  相似文献   
28.
实验主要针对内生条件下花岗岩中铀的可溶性进行的。恒压(500bar)变温(200—400℃,个别达480℃)以及恒温(300℃)变压(100—1500bar)状态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花岗岩中铀的最大溶解度多发生在温度低于250℃、压力(P_(H_2O))低于500bar(个别小于1000bar)的范围内。铀最易溶解在碳酸溶液中。伴随压力的降低,碳酸盐和富含碳酸的溶液溶解铀的能力显著增强。含铀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碱性—酸性—碱性演化。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