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1615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053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9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变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按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标准,对1970~1990年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发生突变的热带气旋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有如下的气候特征:每年平均有32个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其中强度变化不大的占总数的52%;强度突然减弱的占总数的42%;强度突然增强的占总数的6%。强度变化不大和强度突然减弱的发生在5~11月,强度突然增强的发生在8~9月。本文对进入北部湾的热带气旋强度增强的天气类型进行分类,归纳起来分为四种天气类型:副热带高压型;赤道辐合带型;季风低槽型和锋面低槽型,这些结果将对天气预报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92.
一个简单的二维线性模式用于考查近海海洋对过境热带风暴的动力响应过程中的底坡度和底摩擦效应。选择了自东向西和向西后转向的两个模式风暴路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海底坡度与风暴引起的水位波动、风暴中心后部的尾流以及路径右侧后方面的涡旋密切相关。而底摩察是阻尼风暴潮和风暴流持续增长的重要因子。结果还表明,近海对风暴的强响应偏向于风暴轨迹的右侧,这与Chang和Anthes(1978)对深海响应的研究结论是一  相似文献   
993.
数学模式或数值试验表明。1热气旋强度不仅与海面水温有密切关系,而且与表层水温的垂直结构有关,当海面与60m深处水温差小于2℃时,有87%的热带气旋强度达到了飓风标准,而水温差大于8℃时只有3%达到飓风标准。(2)海况对气旋路径影响显著,气旋有向高温区风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995.
我国几种热带海藻的光合作用与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6.
997.
农谚中有“一雷压九台”的说法,是指在强雷暴出现的地区,热带气旋登陆的机会不大。这是否有科学依据呢?通过对2001年07号台风的路径分析,并结合对1955-2000年46a间在广东沿海地区登陆的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对这一现象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动力学方程组,并对其中垂直梯度项和垂直扩散项进行了参数化处理。利用每日4次的地面天气图资料和台风年鉴中台风中心位置资料,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热带气旋及其环境场进行数值计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用本模式得到的热带气旋风场及其周围的环境风场比利用公式法得到的风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99.
利用 1 999年 6月在黄海、东海海域进行的出海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海上调查期间获得的观测资料 ,对气旋发展过程的海气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黄海、东海海域 ,海表水温、气温和比湿变化趋势相同 ,且变化幅度较大 .潜热通量一般白天大夜间小 ,有明显的日变化 .感热通量的日变化幅度很小 .并且潜热通量明显高于感热通量 .气旋在海上发展期间 ,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变化较大 ,在气旋中心区域 ,出现了负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 .气旋的移动轨迹基本上受 50 0hPa高度上风场影响 ,也可能受海洋本身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南海全年皆夏的海区是否终年如一,有无季节性差别,根据南海季风显著、台风频繁的特点,在分析中国近海季风和热带气旋活动的统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了季风和热带气旋对南海水文特征和季节结构的显著影响,认为南海的全夏海区,虽全年皆夏,但并非终年如一.根据冬、夏季风各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日期和台风频率的季节性特征,南海全夏海区的水文季节结构可分为孟夏、仲夏、盛夏和晚夏四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具体划分和水文的季节性特征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