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姚邦杰  刘琦  任标  王涵 《工程地质学报》2019,27(5):1179-1187
由于岩溶地区特有的地上地下二元水文结构,其岩溶水系统循环演化具有特殊性,因而水不仅会携带土壤发生地表流失,而且会发生地下漏失,造成该地区土壤流失量大,岩溶石漠化现象突出,治理难度大。本文以贵州贞丰-关岭花江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水样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岩溶水系统的补、径、排特征,水化学特征和水均衡量等进行分析模拟计算出地下水位、地下暗河流量变化情况,得到该区岩溶水均衡量,其结果基本反映了实际地下水系统排泄量变化及地下水流向特征,初步阐明该区域岩溶水系统循环演化特征,为岩溶石漠化地区的土壤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的趋势研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石漠化集中分布的地区,但有关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石漠化的内在演化机制研究还较少涉及。以广西恭城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1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法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定量分析了恭城县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成因机制。结果显示,恭城县石漠化主要经历了2000-2005加速恶化、2005-2015年快速改善和2015-2021年缓慢恶化三个阶段,石漠化总面积在88.96~229.55 km2;2000-2005年,恭城县石漠化表现为无石漠化向轻度和中度石漠化转移,2005-2021年呈逆向改善。西岭镇、莲花镇、平安镇是石漠化发生的主要地区,占全县石漠化总面积的55.47%~61.31%。灰岩区发生的石漠化面积为104.03 km2,占石漠化总面积的72.91%;园地内发生的石漠化面积为56.26 km2,占比为38.12%。结果表明:灰岩区强烈的岩溶作用,以及长期种植的单一经济果林...  相似文献   
33.
桂林岩溶试验场植物多样性恢复及其水、气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溶区生态恢复是当前我国重视的焦点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桂林岩溶试验场3个代表性样点的种属组成、区系地理成分、植物生活型谱,结果发现,经过近20年的生态恢复,试验场植物多样性迅速增加,生境获得改善。试验场1号洼地土壤CO2浓度年季变化以及S31号泉的水化学指标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以贵州花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WEPP模型(坡面版)分别模拟2006年、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并将实测数据与WEPP模型模拟值作比较,探讨WEPP软件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WEPP模型对于模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有较大误差,对土壤侵蚀模数模拟的有效性系数均为负值,不适用于直接计算该区域土壤侵蚀模数。WEPP模型对微度侵蚀模拟精度不够,但能大体反映不同径流小区之间土壤侵蚀强弱的关系和生态修复过程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若要应用WEPP模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模拟计算,必须考虑水土的地下漏失、地表裸岩率、地形高度破碎等环境条件。裸岩率、土壤漏失、地形条件等都是WEPP模型修正所必须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35.
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了探讨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现状及其治理对策,通过遥感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地面实地调查验证,对云南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分布特征、成因、危害及其区域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洞流域东部重点区石漠化面积占岩溶区面积的17.2%,集中分布于大庄盆地西北部,以轻度石漠化为主,轻度、中度、重度石漠化的面积比例约为7∶3∶1,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岩溶区林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以三级、四级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53.77%,整体水平较低,且明显低于区内的非岩溶地区林地。粗放型畜牧和农耕方式是导致区内石漠化形成和加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休垦弃焚、恢复次生植被、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农林畜牧产业结构,实施林草建设工程、草食畜牧业工程、水利水保设施工程,建立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开展全面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以确保区域生态恢复、农林畜牧经济健康发展及南洞地下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6.
生态功能优先背景下的西南岩溶区石漠化治理问题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文章分析了现有石漠化治理模式、物种选择、石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评估、消除贫困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家对西南岩溶石漠化区主体生态功能的定位,对未来石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石漠化治理要更有效地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石漠化区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减少人口压力,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促进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保证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主体生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7.
桂江流域土壤侵蚀估算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桂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研究对珠江三角洲的水生态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估算了桂江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年侵蚀总量,分析流域内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结果表明,桂江流域51.8%的地表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从全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来看,属于中度侵蚀。从土壤侵蚀面积来看,约85%的地表处于微度、轻度与中度侵蚀。4-6月的全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最大,侵蚀总量也是最大的。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程在30~600m的低山丘陵-高地地貌区内的林地与耕地中。流域内岩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随着石漠化程度从无到中度逐渐增加,轻、中度石漠化区的土壤侵蚀强度达到强度侵蚀等级。   相似文献   
38.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总体要求,再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指引,党的十八大倡导和规划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9.
截至2011年,我国行漠化土地面积为1200.2万公顷.与2005年相比净减少96万公顷.减少了7.4%;年均减少1600平方公里,缩减率为1.27%,这是记者日前从国新办第二次全网石漠化榆测结果发布会上得到的数据。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