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塔克拉玛干沙漠深部石英砂微结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存海  钱亦兵 《地质论评》1995,41(2):152-158
笔者对采自塔里木盆地腹部钻井岩芯中的石英砂及地表风砂时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合沉积岩相和孢粉分析,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第四纪沉积环境做了初步分析,认为深部石英砂形态和结构具有多种外营力作用相互叠加的特征。近地表层显示风-冰川-水流作用的组合形态和结构类型;沉部则主要为水流-冰川-化学为主的组合,随深度增大,化学风化作用增强。地表风成砂不具备成熟的沙漠形态和表面结构,这可能同沙漠本身的年青性有关。  相似文献   
82.
83.
硅灰石作用为一种新型工业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地壳中硅质和钙质的矿物资源极其丰富,为弥补天然硅灰石矿产的不足,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部很重视合成硅灰石的研究与生产,并已投入了工业性生产。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冈比亚石英砂矿进行无氟提纯新工艺的选矿试验 ,掌握了其主要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 ,确定了“筛分预处理—二段浮选”为该石英砂矿提纯的较佳工艺 ,认为S·H·N和B·C·A是石英与长石及含铁矿物分离的最佳无氟捕收剂和辅助捕收剂 ,经大范围多因素筛选、小范围析因的条件试验 ,最终确立了较佳的石英砂矿无氟提纯新工艺及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85.
崔翔  胡明鉴  朱长歧  汪稔  王新志  王天民 《岩土力学》2020,41(11):3632-3640
孔隙是多孔介质内渗流的发生场所,与介质渗透性存在必然的联系。珊瑚砂因其特殊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较陆源砂具有截然不同的孔隙特性。通过一系列微观研究手段,从本质上揭示了珊瑚砂特殊孔隙性质的原因。研究发现,从孔隙形状、孔喉尺寸和整体连通性3个角度描述孔隙性质较为合理。其中,孔隙形状用形状因子度量,孔喉尺寸包括孔隙半径和喉道半径,珊瑚砂多孔介质整体连通性利用配位数进行描述。而影响孔隙形状、孔喉尺寸和整体连通性的主导因素包括颗粒形状和颗粒表面粗糙度两方面。其中颗粒形状主要影响孔隙形状、喉道尺寸、孔喉尺寸离散性和介质内部连通性的均匀分布情况。颗粒表面粗糙度主要影响孔隙形状、孔隙形状离散性、孔隙尺寸和介质整体连通性。  相似文献   
86.
高温焙烧对石英砂表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探针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石英砂经900℃高温焙烧前后表面元素和杂质相颗粒簧竺竺。磊果表明:石英砂表面的O/Si比偏离si02的化学比例,高温焙烧后其表面的O/Si比接近为2。石英砂表面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杂质相,高温焙烧使杂质相脱落,增大了石英的裸露表面积。  相似文献   
87.
临夏盆地晚中新世以来的风沙沉积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王建力  方小敏 《地理科学》2000,20(3):259-263
对临夏盆地15Ma以来地层中的石英砂所作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风成砂一直存在,并在8Ma和6~5Ma时含量最高。最大颗粒的平均粒径在(1.5~3.6)/2.6Ma达0.4mm,3.6~2.6Ma之后显著下降。前者表明3.6~2.6Ma以前,近源风沙作用一直存在,并在8Ma和6~5Ma达到最盛;后者表明第四纪以来,远源风沙沉积盛行,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在3.6~2.6Ma急剧隆丐和与之相关的大气环流的发  相似文献   
88.
在某水晶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中,我们利用矿物包裹体对矿床成因,特别是成矿溶液来源、性质、成分、温度、盐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矿区成矿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石英脉和水晶的形成有了一些认识,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试作某些粗浅的讨论。  相似文献   
89.
冰碛物ESR测年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系列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采用ESR方法,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末次冰期的冰碛石英砂进行了测年,下望峰组冰碛层的年代与前人推测的年代不同,是50~70ka BP末次冰期早阶段形成的,分布下限可达海拔2300m左右的红五月桥附近,与AMS的测年结果相比,末次冰期晚阶段底碛的ESR年代与AMS的年代相当,而冰上融出碛ESR年代与AMS的年代相差较大,认为冰下的压碎和磨蚀作用可能导致冰碛中石英砂的ESR信号归零,从而使底碛的ESR测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0.
傅桦  丁瑞兴 《地理研究》2001,20(4):431-438
通过孢子花粉、石英砂颗粒和土壤微形态学分析,研究北亚热带江淮地区白浆化土壤的发生学特性。白浆化土壤下部土体经历了暖温带森林草原景观和亚热带草原景观,为高能化学环境。在母质沉积后,经历了褐土化过程或其他物质堆积,经过一定时期的沉积间断后,堆积新物质,随着气候的变化,成土环境演变为现代气候类型,属亚热带森林草原环境。淀积层也源于黄土状物质,风化程度更强,白浆层则为后期堆积物,不具备高能化学环境。淀积层在高能环境下,存在次生粘化和淀积粘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