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1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386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CO_2-原油体系混相状态的渗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混相状态的CO2在油藏中的渗流特征,利用高温高压三维模拟装置对CO2-地层原油体系在油藏环境条件下的混相驱替过程进行研究.实验发现:模型产出液量与注入量存在较大差异;采收率、含水和气油比曲线亦表现出CO2在孔隙介质中渗流的复杂特征.由实时监测的含水饱和度分布场图分析认为:CO2与原油混相后,流体粘度降低、渗流阻力减小,这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CO2/原油相与部分接触水能形成近似于三相混相的状态.实验研究还表明CO2以高密度气体形式进入饱和水、饱和油无法进入的微孔隙,这是注入量和产出量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2.
广东三水盐矿钻井泥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冬 《探矿工程》2009,36(5):19-21
在广东三水盐矿盐井钻进过程中,根据地层条件及钻探成本的控制,使用了2种不同体系的泥浆,通过实际应用,在钻井效率、事故预防、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着重介绍了施工中使用的2种泥浆体系及其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963.
天宇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中天山地块与觉罗塔格构造带的分界断裂——沙泉子深大断裂的南侧约5km。岩体呈向北陡倾的岩墙状,地表出露面积约0.056km2。该杂岩体主要由辉长岩、辉石岩、辉橄岩和橄榄岩相组成,橄辉岩、辉橄岩和橄榄岩是主要的Cu、Ni赋矿岩相。镁铁-超镁铁岩的主量元素含量显示,天宇岩体属拉斑玄武岩成因系列,m/f为1.44~3.61,平均值为2.25,为铁质超基性岩(m/f=2~6.5)。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Eu弱负异常或无异常,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说明岩体的同源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说明源区可能有陆壳物质的混染。Nb/Hf、Ce/Pb、Nb/U、La/Sm、Th/Nb比值显示岩体可能经受上地壳物质的混染。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体形成年龄为290.2±3.4Ma,与东天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的形成时间一致。锆石的Lu/Hf比值比较均一,且(176Hf/177Hf) i变化很小,说明源区性质比较单一。锆石的(176Hf/177Hf) i值为0.282625~0.282770,相应的εHf(t)均为正值(1.10~6.06),Lu-Hf的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674~884.7Ma,平均年龄为799Ma,比岩体的U-Pb年龄大,显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或者源区有壳源物质的加入。上述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为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向南俯冲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64.
渤海海域莱州湾凹陷盐构造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分析莱州湾凹陷盐构造特征,盐构造形成动力条件,探讨莱州湾凹陷盐构造成因,讨论了走滑背景下盐岩活动特点。分析表明,莱州湾凹陷盐层构造发育刺穿性盐株和枕状底辟,欠压实、超压破裂、潜伏走滑断层和楔形体的重力扩张促使了莱州湾凹陷盐岩早期流动;渐新世右行走滑阶段,走滑压扭作用下形成刺穿盐株;盐构造活动可分为沙三末期-沙一段沉积期盐流动阶段、中晚渐新世东营沉积时期盐刺穿阶段、中新世-第四纪盐构造再次活化三个阶段。走滑断裂作用下盐岩以流动为主,发育典型的刺穿型盐底辟。  相似文献   
965.
库车坳陷西段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库车坳陷古-始新世沉积厚层膏盐岩,在沉积差异形成的重力负载作用下,膏盐岩发生塑性流动,山前的膏盐岩流向盆地内侧,发育盐底辟构造,形成吐孜玛扎盐墙、却勒盐丘,膏盐岩的塑性流动发生在膏盐层沉积后不久,并且持续到上新世库车早期,盐底辟构造主要通过被动底辟作用完成。上新世晚期,库车坳陷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发生大规模的逆冲推覆,吐孜玛扎盐墙、却勒盐丘(应变强度薄弱部位)的北侧发育断层,盐岩沿断层刺穿地表,形成底辟型盐墙和喷出型盐席,同时发育整合型米斯坎塔克盐背斜和大宛齐盐枕。库车坳陷的盐构造分为两个阶段:构造平静期(渐新世-上新世),以重力差异负载作用为主,发育底辟型盐构造;构造挤压期(上新世晚期-现今),挤压作用强烈,形成逆冲推覆断层,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别形成盐席、盐墙、盐背斜,早期的盐构造对于后续挤压作用下盐构造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6.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确定了库车坳陷吐北、克拉苏、却勒和西秋四个不同地区盐构造的变形样式。结合地质和地震资料,建立了不同地区的地震地质结构剖面。应用平衡剖面研究方法,恢复了不同地区的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并对库车坳陷盐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7.
混鱼龙(爬行动物:鱼龙类)在云南罗平中三叠统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孝红  程龙 《地质学报》2009,83(9):1214-1220
本文首次报导和系统描述了在云南罗平中三叠统关岭组上部发现的混鱼龙Mixosaurus kuhnschnyderi Brimkmann, 1998,并与国内外同期地层中已知的混鱼龙种进行了比较。此外,还简单介绍了该鱼龙化石在云南罗平一带中三叠统发现的生物学、地层学和生物古地理分区意义。  相似文献   
968.
混场源电磁法仪器研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混场源电磁法综合了MT和CSAMT方法的特点,以天然和人工电磁场相结合为场源,探测介质的电阻率,信号频带为0.01Hz~100kHz,探测深度从几m到1000m,主要用于地下水、环境、矿产、工程等探测。本文介绍电磁波发射机、接收机、宽频带磁传感器的研制进展与关键技术,讨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野外实验结果验证了仪器原理样机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9.
970.
高远  于永堂  郑建国  梁谊 《岩土力学》2019,40(10):3833-3843
为探究压实黄土Q2在溶滤作用下可溶盐对强度的影响,开展了12种应力组合的溶滤试验,测定了不同溶滤时长的离子浓度、可溶盐量与极限正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各离子浓度、可溶盐量及极限正应力均具阶段性减少的特点。应力组合中,溶滤应力水平s影响离子和可溶盐变化曲线的形式及滞后性, 影响溶盐曲线的平滑度,而最终溶盐残余量与s和 均呈正相关。为衡量不同 时的溶盐溶解差异,定义了平均差异性指标 ,其值与s呈正比。为评价溶滤进程,将各溶滤阶段溶盐相对变化量定义为溶盐比 ,其值小于1%时判定溶滤进程结束。在强度方面,极限正应力 随相对可溶盐量 的减少而减小,s决定弱化初期的剧烈程度,不同围压时 值的差异性随s的增大而减弱。 的这3种弱化特性表明,溶滤变形及强度弱化是可溶盐和应力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建立了考虑可溶盐与应力组合影响的强度弱化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