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8篇
  免费   730篇
  国内免费   1493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297篇
地质学   5144篇
海洋学   700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608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文章依据2021年9月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调查数据,分析了沉积物粒度、容重、有机碳分布特征,并对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碳密度及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部分层次为砂质粉砂和黏土质粉砂;4种植被类型中,不同深度的沉积物容重差异性不大,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容重整体大于柽柳和芦苇分布区;互花米草、盐地碱蓬、芦苇和柽柳分布区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199%、0.200%、0.184%和0.161%,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底质中有机碳含量较芦苇和柽柳分布区偏高,这与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含有更多的黏土组分有关;计算得出,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总碳储量为33.47万t,其中互花米草分布区为14.31万t,芦苇分布区为12.05万t,柽柳分布区为5.27万t,盐地碱蓬分布区为1.84万t。  相似文献   
992.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页岩及页岩气富集特征,选取延安探区页岩样品进行岩石热解、镜质体反射率、页岩解析气、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对研究区山西组页岩气的富集主控因素进行详细的探讨。结果表明:(1)有机碳总量变化范围较大,以Ⅲ型干酪根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值为2.39%~2.51%,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2)有机碳含量、热解参数游离烃(S1)及热解烃(S2)均与解析气含量、等温吸附气含量呈现正相关性,镜质体反射率Ro与解析气、残余气及总含气量具正相关关系。(3)储层孔隙度较低,物性与页岩气含量成正比;粘土矿物含量较高,比表面积高,有利于提高页岩对气体的吸附能力,但是粘土矿物含量与页岩气产量成反比。(4)山1段早白垩世末期地层过剩压力较高,延川—张家滩—云岩—宜川一带的地层过剩压力基本在10 MPa以上,地层过剩压力对页岩气的保存具有决定作用。研究结果认为,页岩气的富集主控因素为高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其次物性显示测试样品渗透率较高、早白垩世末期的地层过剩压力较大,为页岩气提供了重要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99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封闭体系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结果,应用Kinetics专用软件,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特征与动力学参数。库车坳陷侏罗系煤、碳质泥岩、泥岩及三叠系湖相泥岩具有各自的活化能分布和频率因子,揭示出其生烃行为的差异性。利用GOR-IsotopeKinetics软件,推导了库车坳陷侏罗系煤、泥岩和三叠系湖相泥岩3类烃源岩的碳同位素动力学参数。上述参数的获取,为盆地模拟、烃源岩评价、生烃量计算及资源量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球化学数据。   相似文献   
994.
蓝碳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全国碳市场发展的重要助力。本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当前的现实需求,虽未明确提出蓝碳的概念,但在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方面已有通过蓝碳生态系统开展蓝碳保护的间接考量。其中,在海洋资源方面的相关规定较为概括化和原则化,在海洋环境方面的相关规定则更为全面;从对象和手段2个方面明晰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改善的优先性,其中手段优先性还可进一步完善。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言,廓清蓝碳的法律属性、完善蓝碳增汇技术的制度设计、适度发挥司法能动性和保障蓝碳市场的规则供给4个方面或将受到更多关注,以此建构更加完备的蓝碳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95.
米喜红 《北京测绘》2023,(10):1357-1363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占有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50%,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森林碳储量估算对加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和DEM数据提取植被指数和地形因子,转换净初级生产力数据为生物量数据,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武汉城市圈森林植被碳储量遥感估算模型。根据统计数据和估算模型得出,武汉城市圈碳储量空间分布表现为东北部和南部山脉区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较高,而中东部武汉市和黄石市中心区域相对较低,且植被碳密度主要集中在中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996.
含碳结构对龙门山断层带电导率影响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是影响岩石电导率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造成龙门山断层带电导率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的碳含量、矿物颗粒粒径与碳晶体结构对断层带电导率的影响,在干燥、常温、0.2~300 MPa的压力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人工模拟断层泥样品(石英粉末与含碳粉末混合的样品,简称模拟样品)和采自映秀-北川断层八角庙剖面的天然断层岩样品(简称天然样品)的电导率.实验结果显示,当模拟样品中的含碳粉末连通时,电导率与碳体积率的关系符合逾渗理论模型;而含碳粉末未连通时,电导率随总孔隙度降低而指数性升高.同时模拟样品的电导率也随石英颗粒粒径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相比于模拟样品中的含碳粉末主要分布于石英颗粒支撑的孔隙中,天然样品中的碳则主要以碳膜的形式赋存在颗粒边缘,导致碳体积率相同的条件下,模拟样品的电导率小于天然样品.此外,天然样品的电导率(9×10~(-4)S·m~(-1))也要小于野外大地电磁探测的结果(0.03~0.1 S·m~(-1)).在今后的实验中还需要考虑在动态摩擦条件下对含有完整含碳结构的天然样品进行电导率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根据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孢粉藻类组合及分析,并结合整体沉积背景,分析白云凹陷不同相带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确定不同相带烃源岩的成藏贡献。研究表明,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属于中等级别,有机质类型为Ⅱ_1型,来源为藻类等水生生物,其干酪根δ~(13)C值最轻,δ~(13)C值-28‰。恩平组浅湖相和文昌组浅湖相有机质均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干酪根δ~(13)C值约为-27‰,有机质丰度属于中等-极好级别,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恩平组海侵湖相烃源岩富海相沟鞭藻及三芳甲藻甾烷,干酪根δ~(13)C值最重,约为-25‰。白云凹陷原油δ~(13)C值主要介于-28‰~-27‰,主要来源于文昌组和恩平组的浅湖相烃源岩,原油类型的分布受沉积相带的控制,个别近洼陷的井存在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的贡献,恩平组海侵型烃源岩对成藏几乎无贡献。  相似文献   
998.
南极无冰区独特的环境系统近几十年来被广泛地关注和研究,同时环境磁学方法在环境变化研究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通过对2015年采自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西海岸一根长26 cm的柱样进行环境磁学、粒度、~(210)Pb和稳定碳同位素测试分析发现,由于海岸基岩为安山质玄武岩,所以沉积柱样整体的磁性矿物含量较高,表现出较强的磁性,其磁化率均值(χ_(lf))高达1 597×10~(-8) m~3·kg~(-1),约为一般海滩磁化率值的3~4倍。其磁性矿物类型主要是假单畴的亚铁磁性矿物颗粒(磁铁矿)且含有少量的反铁磁性矿物颗粒(赤铁矿)。垂向上~(210)Pb和粒度结果显示,柱样上段沉积物粒度较细,水动力较弱使得细粒磁性矿物颗粒被快速保存下来,而随着深度的增加粒度逐渐变粗,岸滩水动力相对增强,而且底部受到生物有机质溶解作用的影响导致柱样上段磁学参数值高于下段。  相似文献   
999.
早侏罗世经历了赫塘期、辛涅缪尔期、普林斯巴期和土阿辛期, 其中土阿辛期大洋缺氧事件(T-OAE)被广泛研究。但在辛涅缪尔阶-普林斯巴阶界线处, δ13Corgδ13Ccarb曲线均发生负偏, 局部伴随黑色页岩沉积。其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以及中国等地区都有记录, 碳同位素的变化伴随着环境、气候的变化, 研究显示该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的, 被称为“S-P界线事件”(SPBE)。此次地质事件与T-OAE事件类似, 也显示了一次大洋缺氧事件, 其发生时有轻碳同位素被排入了大气系统中, 但是轻碳同位素的来源尚不明确, 部分学者认为是大火成岩省喷发时排放的轻碳物质注入了海洋-大气系统所致。目前对该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欧洲海相地层, 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我国四川盆地下侏罗统湖相沉积发育良好,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有与大安寨段(T-OAE发生层段)类似的黑色页岩及介壳灰岩, 其有机碳同位素负偏, 显示了S-P界线事件的影响, 其与T-OAE类似也对四川盆地早侏罗世古湖泊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以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为例,分析了烷烃碳同位素平面分布特征以及倒转情况,定量研究了烷烃碳同位素值与热演化程度、埋藏深度及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造成不同区块烷烃碳同位素倒转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龙马溪组页岩气组分具有典型的干气特征:CH4含量介于95.32%~99.59%,平均为98.44%;C2H6含量较少,介于0.09%~0.74%,平均为0.52%;C3H8含量普遍很低。(2)烷烃碳同位素表现为自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变轻的特征,δ13C1值介于-36.9‰~-26.7‰,平均为-30.27‰;δ13C2值介于-42.8‰~-31‰,平均为-34.9‰;δ13C3值介于-50.5‰~-33.1‰,平均为-37.28‰。(3)整体上,四川盆地及周缘龙马溪组页岩气烷烃碳同位素具有完全倒转(δ13C1δ13C2δ13C3)的特征,页岩气成藏过程中干酪根裂解气与滞留烃裂解气的混合可能是导致烷烃碳同位素发生倒转的主要原因。(4)同位素定量分馏模型显示滞留烃裂解气在页岩气中的占比多大于60%,指示两种裂解气混合比不同是造成烷烃碳同位素倒转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整体上,随滞留烃裂解气含量的增多,δ13C2值减小,烷烃碳同位素倒转程度增大,页岩的含气量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