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8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447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786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267篇
自然地理   128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河北地质》2008,(1):22-22
在2008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汪民同志指出:发展地质调查事业要有新思路。 一是矿产勘查要有新机制。要发挥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先行作用,统一部署重点成矿区带的地质勘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资为主体,风险自担、收益自享,多渠道投入地质找矿的矿产勘查新机制。  相似文献   
932.
许敏 《山东地质》2008,(11):19-20
随着档案法规的逐步完善,依法治档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在开展土地管理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土地档案资料,而土地档案又给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土地信息和依据,这些丰富的土地信息和依据来源于土地档案的记载、存储。土地档案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地籍调查、权属确认、解决土地纠纷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3.
《地质论评》2008,54(4)
2008年4月22日,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启动仪式暨纪念第39个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举行。“认识地球,和谐发展”为中国第39个世界地球日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共同采用的主题,目的在于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知程度,推动地学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纪念活动由国际  相似文献   
934.
目前恢复力已经成为西方学术界流行的、正在取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研究总结了恢复力理论的发展历史,结合恢复力研究已进入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阶段并占据了复杂科学的一席之地的现状,从思考社会—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出发,将不确定的问题总结为干扰和讶异两类,探讨由此带来的系统相对稳定和不稳定状态、边界和临界问题,总结现有研究对这些连续和不连续状态和演变过程的研究模型——适应性循环和扰沌结构,关注系统在时间维度上具有的遗产效应和创新、保守的产生以及时滞问题。针对这些分析,本文认为国外恢复力和社会—生态系统研究对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中国地理学有三点启示:(1)可持续发展不是人地系统的现阶段和最高形式,人地系统面临的问题是不确定的,天人合一可能更适合描述人地系统的状态和演变过程;(2)以时间维度为核心的社会—生态研究形成的社会—生态系统状态、演变和遗产效应的研究路线梳理可以启发人地关系研究中时间维度的拓展;(3)作为擅长综合研究的中国地理学在将人地系统作为复杂系统进行研究的方向上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一向关注天人合一的中国地理学是有方向可循的。  相似文献   
935.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庄德林  杨羊  晋盛武  韩荣 《地理科学》2017,37(4):546-553
基于2004~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跨区布址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的主要联系流由 “Z”字形空间结构演变为“金字塔”形结构。 高行政级别城市在网络要素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省会城市的中介能力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沪杭宁甬苏合6城市构成了长三角城市网络的核心层,核心-边缘层联系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联系方式;城市网络凝聚子群具有明显的地理粘着性,沪宁和杭州凝聚子群分别是群内联系和群际联系的标杆。  相似文献   
936.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17,37(5):641-650
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的确定是学科发展的灵魂。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是研究领域乃至研究方向均处于变化中的学科,重新认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几十年来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发展阶段,总结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转型发展社会背景的响应,一方面要坚持学科交叉的性质,以“人-地系统”为理论方向和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另一方面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要以新的心态、新的视野,来思考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理念以及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长期以来学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战略性、咨询性、预测性甚至总结经验性(成果表现为发展学科理论)的工作将会逐渐增加,重要性将逐渐显现。阐述了信息化与社会空间经济组织、区域经济新格局与新型城镇化等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就“国际热点”与“国际前沿”、理论研究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理念以提出了新设想,并提出将“人文地理学”改称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7.
自然的社会建构:西方人文地理学对自然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朱竑  尹铎 《地理科学》2017,37(11):1609-1616
自然的社会建构作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界对自然的再思考,渐成为理解自然与社会互动的重要理论框架,并逐步成为推动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范式。通过梳理自然的社会建构研究理论源起并对西方涉及自然的社会建构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发现,自然的社会建构并非单纯指基于建构主义视角考察自然的知识生产或价值与意义,还应该关注自然被生产与形构的商品化过程。现有议题主要聚焦于政治与自然、商品化与自然、社会情感与自然以及日常生活与自然四大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国内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38.
世纪交替之际,在信息社会和新经济条件下,我国测绘事业要发挥更大作用,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仅就深化改革这一主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39.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庭 《地理教学》2001,(1):16-16
所谓人素质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素质教育,简单地说,即培养人精神教育。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通常人们把人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何而生”,即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