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2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定量统计及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以及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和基于市域尺度的空间特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等级结构呈现出"金字塔"形;类型结构以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项目为主;空间结构特征在数量上,以闽南地区为主,闽中地区次之,闽东、闽北、闽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较少。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区位熵福州比较高,曲艺则是高度集中于厦门,民间文学集中分布于泉州,传统舞蹈与传统音乐则分别集中于三明和龙岩;在密度上表现为厦门、莆田、泉州三地市较高。此外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具有流域指向性。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因素、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完善分级保护制度和保护名录体系,强化文化空间的保护,适度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创新途径,将是未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662.
福建省暖冬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6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3年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2月)气温资料,分析全省冬季气温变化特点,并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分析全省暖冬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冬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2月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对冬季变暖贡献较大;福建省内陆暖冬频率多于沿海;中南部沿海单站暖冬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表明该地区暖冬事件上升趋势更明显;近43年来福建省共出现暖冬15次(年),主要发生在21世纪,其中发生在1999年的暖冬范围最广,强度最大;通过对比,国家《暖冬等级》标准能更合理地对暖冬事件进行时空上的划分。  相似文献   
663.
余淙蔚  柳侃  殷杰  余斌 《山地学报》2022,(1):106-119
滑坡易发性评价是滑坡防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逻辑回归模型中,常用网格单元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单元,具有划分简单,回归效率高的优点.然而,在构建模型时直接将研究区的栅格数据转换为矩阵,每个栅格表示一个评价单元,存在滑坡样本不平衡,滑坡地形参数指标不能反映真实的滑坡地形等问题,造成评价效果统计显著性低.本文以2019年福建...  相似文献   
664.
《浙江地质》2012,(2):19-20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近日发出通知,部署地灾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青山挂白”治理等工作,要求各地对敏感地区、规模大的“青山挂白”点,实行分级督办。通知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青山挂白”治理方面,各地要确保二沿一环“青山挂白”治理任务按期完成,对敏感地区、规模大的“青山挂白”点,实行分级督办;  相似文献   
665.
2012年6月18日,在福建省召开的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中国地质科学院卢耀如院士荣获首次颁发的海峡"6.18特殊贡献奖"。福建省科技人才辈出,两院院士人数达140多位。多数院士在福建省省外工作。自2000年开始,福建省正式开展了"八闽院士行"活动,  相似文献   
666.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in estuarine environments has been studied for its signific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inorganic/organic matter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the study of various natural process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able isotop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 solved inorganic carbon in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δ13CDIC value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mixing ratio of fresh water and sea water; (2)δ13Cphytoplankton values are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δ13CDIC values; (3) δ13CpoM values for the Jiulong River Estuary are affected by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signifi- cantly; and (4)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δ13Cphytoplankton, δ13CpoM and δ13CDIc shows that along with increasing salinity, the proportion of POM derived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hytoplanktons gradually increases.  相似文献   
667.
福建省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快速准确获取茶园的空间分布对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决策意义,然而,传统的方法难以保证大范围准确地获取茶园空间分布。本文基于GEE云平台,快速获取覆盖福建省的Sentinel-1雷达影像、Sentinel-2光学影像及地形数据,从中提取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地形特征等98个特征,利用递归消除支持向量机算法(SVM_RFE)对特征变量进行筛选,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进行茶园提取,首次得到福建省2019年10 m分辨率茶园种植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① 光谱特征在茶园信息提取中占据重要地位,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次之;② 利用SVM_RFE可以有效筛选出最有利于茶园提取的特征子集,有效提高提取精度,总体精度为94.65%,Kappa系数为0.93,茶园的生产者精度为91.64%,用户精度为92.91%;③ 基于Sentinel-1及Sentinel-2影像获取的福建省2019年茶园种植面积为1913 km2,主要分布在安溪县、福鼎市、福安市、武夷山市和寿宁县,其茶园总面积达910 km2,约占据全省茶园面积的48%。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克服大尺度茶园监测运算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Sentinel-1和Sentinel-2影像能够较准确地提取福建省茶园分布,对南方丘陵山区茶园及其他作物提取具有参考价值,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茶园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68.
利用多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数据开展灾害发生年际变化规律的遥感解译回溯性研究,对拓展国产遥感数据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灾害频发的福建省南平市为研究区,收集1999—2008年的11景CBERS图像,建立灾害解译标志;采用基于GIS的人机交互综合解译方法,结合野外考察和验证,获取8个年度(2001年和2002年无图像可用)的灾害点共2 059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集中发生在居民点周边、公路切坡、幼林地和经济林地等处,在时间上集中发生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发生582处和766处,占8个年度灾害总数的65%),表现出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均一性。研究表明,研究区灾害以因强降雨过程触发的浅层土质滑坡为主,利用CBERS数据可开展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逐年动态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669.
快速掌握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相关部门整合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规划城市建设、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遥感解译、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等数据,利用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分析福建省2015—2019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度量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与环境质量指数、污染负荷指数...  相似文献   
670.
杨庆镰 《山东地质》2010,(12):18-21
选择以地面磁测、视电阻率联合剖面和电测深等综合物探为主要探矿手段,结合地面浅层测温,初步查明矿区内地下热水体赋存部位和导、储热构造的分布范围、产状及温度变化情况。根据地质、物探特征,通过分析、对比,选择有利部位布置2个钻孔进行深部验证,在不同深度,分别打出了水温为57.96℃和58.37℃,出水量为968.45 m^3/d和2 106.32 m^3/d的地下热水,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