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研究了地球磁尾等离子体片边界层内由离子束流和等离子体密度梯度联合作用产生的静电不稳定性.模型等离子体由向尾流动的冷离子束流、向地球流动的暖离子束流和背景暖电子组成,等离子体密度是非均匀的,等离子体β(热压强与磁压强之比值)很小,电子等离子体频率与电子退旋频率之比。ωee》1.结果表明,斜传播的静电快、慢离子束流-密度漂移模能够被激发。  相似文献   
12.
基于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方法研究页岩有机孔三维结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页岩中纳米级有机孔的大小直接影响页岩气含气量,其连通性亦对气体运移和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选择漆辽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在纳米尺度上(10 nm)进行有机孔结构的三维重构。研究结果表明:(1)FIB-SEM方法适用于微米级页岩的纳米(3 nm)孔隙结构特征研究。(2)蜂窝状有机孔发育均匀,孔径集中于10~200 nm,连通性较差;界面有机孔孔径集中于200~300 nm,局部连通性较好。(3)页岩总孔隙度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研究认为,对于以有机孔为重要储集空间的页岩,有机质分布越集中,连续性越好,研究孔隙度的表征单元体尺度越小。  相似文献   
13.
王朋飞  姜振学  金璨  吕鹏  李鑫  张昆  王凯  黄璞 《现代地质》2019,33(4):902-910
页岩中的有机质孔隙对烃类气体的赋存至关重要。为了明确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使用聚焦离子束氦离子显微镜(FIB-HIM)技术进行观察。FIB-HIM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分辨精度可达到亚纳米级,能够有效识别直径为0~20 nm的孔隙。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的焦沥青内部发育大量的有机质孔隙,孔隙直径大,连通性好,大量较小直径的孔隙嵌套在直径较大的有机质孔隙中,增加了页岩有机质孔隙系统的比表面积和孔隙连通性,有利于烃类气体在页岩有机质孔隙内的赋存及有效渗流。龙马溪组页岩的固体干酪根内部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特征与焦沥青相比存在较大差别,固体干酪根内部发育的有机质孔隙数量少,孔隙直径小,连通性差,孔隙多呈孤立状存在于固体干酪根内部。  相似文献   
14.
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日冕区高速低密离子束流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低频电磁波动特征. 结果表明,在线性阶段,系统波动主要表现为短波长的非共振模的激发;在非线性阶段,长波模占优,短波长波逐渐衰减,此时系统波动表现为具有Alfvén波动特征,波的能谱为双幂律谱. 这些结果可用来解释太阳风中的Alfvén湍动现象.  相似文献   
15.
黄阳  邓浩 《地球科学》2020,45(12):4604-4616
铬铁矿矿物包裹体可以记录其成岩成矿时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等)、化学成分演化、熔/流体富集活动规律等关键信息.然而传统的二维分析方法无法全面获取形态微小、成分复杂的包裹体信息.通过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联用对华北克拉通遵化豆荚状铬铁矿中矿物包裹体进行观察测试,在三维空间上发现包裹体的矿物种类丰富(硅酸盐、铂族、碳酸盐等),矿物形态复杂多变,且包裹体矿物中发育位错、部分开放晶界/相界、熔流体痕迹等显微-超显微结构.因此综合矿物种类、形态、显微结构等信息推断遵化铬铁矿具有复杂的形成条件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地图》2010,(1):13-13
目前,世界上最小的“雪人”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被制造出来。它的直径仅有0.01毫米——相当于人类头发平均宽度的五分之一。它的上身和下身由两个微型锡珠构成,此类锡珠原本被用来校;隹电子显微镜镜头。在蓝光放大下,借助于能够操纵纳米粒子的工具,量子探测小组的专家大卫·库克斯博士将两个锡珠组合在一起,并用微型铂沉积物进行焊接。雪人的眼睛和笑容使用一道聚焦的离子束雕刻而成,由铂制成的鼻子也同样借助离子束进行安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