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徐义刚 《岩石学报》2006,22(6):1743
由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IAVCEI中国国家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国际大陆火山作用学术研讨会”(IAVCEI 2006)于5月14-18日,在广州市白天鹅宾馆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研究员。IAVCEI主席  相似文献   
62.
“气象港”是新疆气象学会2005年创办的非赢利、面向公众的科学技术网站。传播科学知识,开展学术交流,推进科学创新,探讨热门话题、活跃气象文化活动。气象港的宗旨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气象港设有21个栏目,分别为:实时新闻(快讯)、学术交流(讲座、论文、科技文章、理念、专题)、气象科普(公众气象、一句话气象)、气象文化(图书、人物、图片)、学会工作管理(学会之窗、法规)、公众参与(问题)等。以信息实效,内容丰富,知识新颖,专业性强而服务于大众。气象港网址:http//qxg.com.cn科学知识的港湾 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63.
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高俊院士、王家耀院士主持的“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创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新体系”项目获“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依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吸纳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在传统地图学信息化改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独创性和创新性显著。  相似文献   
64.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测绘手段逐步实现从模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的过渡,数码航摄仪的产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全数字”。目前基于光学影像为基础的“4D”数字产品的生产,已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生产模式。而基于DMC数码航摄影像数据生产4D产品,国内已有几家单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于目前的市场现状拟从1:4000比例尺DMC航摄数据制作1:500正射影像生产的各工序,探索出一套适合单位生产实际、成本合理、效益明显的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图生产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5.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要求,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科研合作及成果推广的新路,为全市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五”期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共有26项科技成果,分  相似文献   
66.
摄影报道     
《内蒙古气象》2006,(12):F0002-F0002,F0003
10月20日,自治区气象局,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协会首次联合在呼和浩特召开全区气象科技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67.
《四川气象》2006,26(1):F000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是经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批准的国家级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专门从事高原气象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业研究所,既是我国高原气象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又是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和四川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作为指导专家,建立了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实施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机制,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68.
禹启仁 《地质论评》2006,52(4):555-555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面向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籍工程师、科学家。本奖每两年颁奖一次,分为:“成就奖”、“工程奖”和“青年奖”三类。奖励名额为:“成就奖”1名;“工程奖”不超过16名,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2名;“青年奖”不超过8名,中国工程院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1名。  相似文献   
69.
《地质论评》2006,52(6):782-782803
今年是《地质论评》创刊70周年。70年来,《地质论评》为中国地质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目前她在地质学术界具有很高的地位,文稿的学术质量和编辑质量均位居前列。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位居前列;在2004年中国核心科技期刊遴选中,按多因子加权统计排序,《地质论评》位列地质类期刊的第一位;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  相似文献   
70.
《上海国土资源》2006,(4):F0002-F0002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国际地质技术装备展览会暨论坛于2006年11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地调局局长孟宪来、上海市人民政府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