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6篇
  免费   804篇
  国内免费   1023篇
测绘学   666篇
大气科学   456篇
地球物理   913篇
地质学   2397篇
海洋学   545篇
天文学   195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966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69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新地球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hivements on science in 20th century is the new recognition on the Earth:the Earth,out of the other planets, exhibits very peculiar features because it has an extremely complex and active periphery part (surfacial layers). This periphery part is an open system sustained by inputting solar energe , which is captured , transfered and stored by life. Through the system , cyclings of matters and energe flow are driven and regulated by life activities. This system is self-equilibrated,self-controlled and far away from astrophysical and thermodynamic equilibria mainly because of life and life activities.
Development of human calture influences increasingly on流Earth's periphery system , at last , the natural biosphere that has existed for 3 billion years on the Earth's surface will inavoidably be replaced by so called "noosphere",which is man一reconstructed,man-controlled and unstable system. Thus the fate of the Earth,to a great extent,will be determined by the direction of human caltur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72.
朱裕生 《矿床地质》2006,25(Z1):59-62
矿产预测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近60年的预测实践中,始终是研究的热门课题。中国学者在全国第一、二轮区划的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完善了矿产预测理论的基本内容,形成矿产预测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区域成矿学向矿产勘查延伸新领域的探索。矿产预测理论概括为:矿床成矿作用“异相定位”预测理论;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多元信息“类比-求同”预测理论和地质体“对等求异”预测理论。认为成矿作用的“异相定位和矿床成矿系列”缺位预测理论是矿产预测的地质理论依据,又是对成矿学理论的补充;多元信息“类比-求同”理论是传统的预测理论,本文赋以新的内含;地质体“对等求异”理论补充了“类比-求同”理论的不足,是前三项理论内容无可比拟的。矿产预测理论已受矿产勘查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在当前已经成为提高矿产预测成果的准确性和勘查效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矿工程科学在老一辈探矿科学家和全国同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50多年努力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探矿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我校现从事探矿工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教职工人数近百人,其中,俄罗斯外籍院士2名,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10名。并聘请了刘广志院士、苏义脑院士、王达、耿瑞伦、高德利、孙清德、杨建林等为兼职教授。设5个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原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74.
林通 《地理教学》2006,(9):10-11
在当代认知发展及智力研究领域,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rnberg)无疑是一位活跃人物。其代表性的理论建树是智力结构三重模式,并于1996年发展为成功智力理论。这是与加德纳(H.Gardner)多元智力理论同具影响力的理论,更为重要的是成功智力理论得到了大量的实验和教学实证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7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战略全局。西部大开发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非均衡区域经济理论是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重大实践问题的核心理论,我国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及潜在的区位优势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6.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6,29(6):849-849
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家305项目办公室和新疆鑫岩集团等单位大力支持下,中亚地球科学研究中心于2006年5月成立。该研究中心下设“中心总部”和6个“分中心”,通过网络结构体系将分布全国的与地球科学相关的研究所和大学整合形成一个地球科学研究与共享平台。中  相似文献   
77.
模糊理论在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边坡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边坡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其防护工作的程度。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对整个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极为重要。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众多,判断其稳定与否应考虑各因素的综合效果。论文运用模糊理论中的多因素综合评判模型对某高速公路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全面考虑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评判因素集及单因素评判矩阵,运用专家评判法和判断矩阵法确定出各因素的权重。最后通过多层次模糊评判得到该边坡的稳定性评判结果。研究证明,该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判中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核地知与行》2006,(4):18-26
一、会议小结这是一次全局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结大会。从2000年11月的广州会议到2006年11月的宁波会议,时隔6年,变化巨大,是值得回味和总结的。党组书记、局长赵传宝的讲话,从“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宣传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党的建设、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回顾,肯定了成绩,指出了不足,反映客观,恰到好处。同时,报告还对全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体会从“领导重视是前提、服务中心是关键、完善机制是基础、抓好党建是保证、求实创新是途径”等五个方面加以了经验性的总结,从理论的高度给予了提炼和概括,表述准确,恰如其份。  相似文献   
79.
国土资源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部党组的有力领导下,在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圆满完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教育各阶段的任务。刚才,部党组书记孙文盛同志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督导组认为,这个总结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我们完全赞同。在今天的总结大会上,回顾国土资源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代表督导组谈三点评价意见。一、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  相似文献   
80.
朱宝宏 《云南地质》2005,24(3):345-350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环保、卫生填埋都将是处置垃圾的主要手段之一.垃圾环保填埋场场址选择是填埋场建设的关键,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场址交通条件、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周边环境条件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本文推荐利用灰色理论的灰色聚类法,进行填埋场场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