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1535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5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e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tigation and control of debris flow hazards, which thus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exploitation of insufficient land resources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reduction of losses caused by debris flow.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features and mechanism of soil evolution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so as to search for the available modes of its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Jiangjiagou Ravine, a typical debris flow ravine, was selected to study soil evolution features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il physie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microstruct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il evolution rates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varied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reclamation. For the land which had been reclaimed for less than lO years, soil evolved most rapidly in paddy fields, and more rapidly in dry farmland than in naturally restored waste-shoal land. For the land which had been used for more than lo years, the soil evolution rates of dry farmland, naturally restored waste-shoal land and paddy farmland decreased in the file. For the same utilization period of ti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recognized in soil evolution features under different modes of reclamation. Analysis data showed that soil clay content, soil thickness, the psephicity of skeleton particles and contents of microaggregates (〈0.02 mm) in paddy farmland were all highest. Soil nutrients and porosity of dry farmland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paddy farmland and naturally restored waste-shoal land, and those of paddy farmland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naturally restored waste-shoal land. Paddy farmland characterized by rapid pedogenesis, stable evolution and high utilizability was the priority candidate for the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ebris flow waste -shoal land.  相似文献   
122.
利用SEM照片获取土的孔隙结构参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土工实验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 探讨利用SEM照片获取土的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 并以重塑粘性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获取孔隙结构参数, 首先分3个步骤对土样的SEM照片进行图像处理: 即照片格式转换、颗粒边际线探测和颜色充填; 然后针对黑白二元图像测算孔隙结构参数.从设计制备的重塑粘性土的三轴试验样品中, 选择了12个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样品, 经风干和烘干后, 进行SEM测试, 每个样品拍摄了3个尺度的SEM照片, 放大倍数依次为500倍、1000倍、2000倍.之后, 对所获得的SEM照片进行了图像处理分析, 计算了相应的平面孔隙比和平面孔隙率.数据分析表明: SEM照片测算的孔隙参数与通常三相图计算的孔隙参数有关联, 测算数据可以反映土的孔隙结构特征; 样品的不同脱水方式对SEM照片测算的孔隙参数有影响, 与三相图法计算数据相比, 风干土样测算的数据略有偏大, 烘干土样测算的数据偏小; 同一土样不同比例尺的SEM照片测算出的孔隙参数有所不同, 邻近三相图法计算结果上下波动; 利用SEM照片提取土的结构信息是可行的, 对SEM照片进行图像处理分析是获取土的孔隙结构参数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3.
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考古挖掘出的青海喇家遗址史前场景和10 a前我们所目睹过的舟曲特大泥石流,均属于突发性、毁灭性自然灾难事件.从"将今论古"的视角出发,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古今两次灾害事件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认为,相隔近4000 a的这两次毁灭性灾害事件,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构造活动带特定地理...  相似文献   
124.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125.
湖南省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地灾一半与种竹子有关,竹子根系在花岗岩沙性土壤中的含水量非常高,持水性很好,这会提高土壤含水量。如果遇到强降水,或者大风的天气,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几率就非常大。  相似文献   
126.
自然原因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但面对泥石流等地灾,"人"的因素同样致命。  相似文献   
127.
泥石流扇形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川 《云南地质》1990,9(3):239-246
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学工作者都开展了对泥石流扇形地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地学界有关人士也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泥石流扇形地的研究,认识到泥石流在短暂的堆积过程中使山麓地带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变化,是影响路基和桥涵设计的主要因素,因而在工程参数计算方面根据对泥石流扇形地各种特征反推其发生时情形,即泥石流动力堆积过程再现,很快取得良好的效果。泥石流是地质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常与造山运动相伴随的一种快速而显著的地貌过程。因而,地质史上许多地区的泥石流作用可能比现代强烈,原先笼统称为“磨拉石”、“复理石”或“古冰碛”,其中许多可能是泥石流堆积。由此,古泥石流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28.
129.
水下冲积扇是山间谷地被堵截堰塞,山麓堆积进入水盆地的一种特殊“相”,以重力流堆积为主体,间夹湖沼和上迭河流沉积。熔岩流多次堵塞增高,堰塞坝的侵蚀和盆地的沉积充填,这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具有一定厚度的不同沉积类型组合。各类沉积因其搬运分选机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聚锡能力,决定了对砂锡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0.
北京北山泥石流的分布受构造控制,呈北东方向展布。其分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一条泥石流沟谷的形成从开始到结束,概括分为形成、位移和堆积。区内泥石流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以坡面侵蚀为主和以沟源崩、滑塌形式触发沟床物质活动而形成的泥石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