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313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鲕粒作为碳酸盐岩中非常重要的指相颗粒,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上面,而成岩作用研究较少。北京西山地区下苇甸剖面寒武系张夏组发育大套鲕粒灰岩,通过对该剖面野外实测、薄片观察、XRD测试等手段,结合有机碳、热解等地化参数,对鲕粒的硅化机制及其硅质来源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鲕粒溶蚀再沉淀或者新生变形作用造成鲕粒边缘有机质富集,有机质演化释放的有机酸是硅质沉淀的主要因素,硅质来源主要为陆源输入和黏土矿物的转化。由于有机质主要富集在鲕粒边缘,形成有机质膜,从而造成硅质的沉淀主要沿鲕粒边缘发生,形成鲕粒边缘特有的硅化套,这种结果也从侧面反映了微生物在原始鲕粒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比较了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LYB1)、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W2)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NJ17)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抗病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1010 cfu/kg浓度的3种不同乳酸菌为实验组,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投喂方式养殖对虾42 d。养殖结束后,进行14 d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攻毒实验。研究表明:投喂3种乳酸菌的实验组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添加凝结芽孢杆菌组效果最佳。攻毒实验显示,添加粪肠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均可显著降低对虾的累计死亡率(P<0.05)。添加乳酸菌的各实验组对虾的肠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以添加粪肠球菌组差异最大。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对虾肠道优势菌群。在纲分类水平上,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丹毒丝菌纲(Erysipelotrichia)和黄杆菌纲(Flavobacteriia)为对虾肠道优势菌群。研究结果显示,凝结芽孢杆菌NJ17对凡纳滨对虾促长效果最佳,而嗜酸乳杆菌W2对对虾抗病力提高效果最佳,3种乳酸菌均明显改善了对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  相似文献   
73.
依据工程地质调查、土工试验、~(14)C测年及古生物鉴定,从莱州湾滨海地区的早全新世高黏粒软土中识别出3种古地理沉积环境。分析发现,软土黏粒含量高、呈暗色调,属埋藏型。颗粒级配、压缩模量等物理力学指标差异则指示了同期异相沉积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采取Q型聚类分析,将莱州湾早全新世高黏粒软土划分为下三角洲相沉积软土、潮平相沉积软土、湖沼相沉积软土。通过统计分析,掌握了滨海区软土工程地质特性,为合理选取土工试验参数提供沉积学依据,为合理利用天然地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王嘉荫 《地质论评》1949,14(Z1):1-11
1.明义何谓碎裂变质岩?碎裂变质(Cataclastic metamorphism)不常见於变质岩学之各书上,而碎裂一字,确属常见,但多述及变质现象,而尚少有简明分类。”Cataclastic,,一字最早为挪威人Kjerulf(1880)所用,以之为构造名词,谓岩石受有强烈之动力变质,经粒化作用而  相似文献   
75.
记鱼粪化石     
尹赞勋 《地质论评》1945,10(Z2):89-96
壹、译名问题各地质时代脊椎动物之粪便,因其产状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称。秘鲁海岸外若干岛屿上所积之鸟粪,西班人名之曰guano,系秘鲁语huanu之转音。Huanu原为粪之通称,转  相似文献   
76.
韩光中 《地理科学》2016,36(8):1277-1284
对南方丘陵区3种不同母质水稻土时间序列黏粒矿物的X-射线衍射(XRD)进行分析发现:紫色砂页岩(PS)母质起源土壤的黏粒矿物以高岭石类似矿物为主;第四纪红黏土(RC)母质起源土壤的黏粒矿物以高岭石类似矿物、伊利石类似矿物与三羟铝石为主;红砂岩(RS)母质起源土壤的黏粒矿物以1.4 nm过渡矿物、高岭石类似矿物与三羟铝石为主。 这3种母质土壤种稻后黏粒矿物的变化大体可分为2种情况。RC与RS母质的起源土壤种稻后,土壤黏粒矿物的变化相对较小,伊利石类似矿物相对含量有所增加,这可能主要与钾肥的持续施用有关。PS母质的起源土壤种稻后,土壤黏粒矿物变化相对较大,表现为高岭石类似矿物相对含量降低,低结晶度的伊利石或次生绿泥石与三羟铝石相对含量上升。PS母质发育的土壤种稻后脱钾明显且主要集中在原生矿物部分。这种原生矿物的脱钾作用对土壤黏粒含量和黏粒矿物的类型都有较大影响。 起源土壤的黏粒矿物通常会被水稻土所继承,并在水稻土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可以用其来指示起源土壤(或母质)的物源组分。  相似文献   
77.
花岗岩残积土的胶结特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引言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残积土分布较广,据初步了解,厦门、深圳、香港都有,而且很多是由花岗岩风化残留下来的所谓花岗岩残积土。对这类土的矿物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见过报导。  相似文献   
78.
模拟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理特性模型实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水合物沉积的悬浮、颗粒接触和胶结三种微观模式,制作一组微弱胶结非固结高孔隙度人造样品和颗粒填充渐变的三维物理模型.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物性参数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颗粒间胶结物和低有效应力的固结差的沉积物中,声波对孔隙流体性质较敏感. 随着温度的降低颗粒胶结,改变原有沉积物的岩石物理特性,速度、弹性模量和频率升高,声波衰减和Vp/VS减小,沉积层内的反射波消隐.  相似文献   
79.
啤麦穗粒结构的分阶段气候评价和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商兆堂  蒋名淑 《气象科学》1999,19(4):407-412
通过对十多年来啤麦穗粒结构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的计算分析,得出了啤麦不同生育阶段影响穗粒结构的主要气象要素,并建立起其间的线性关系模式,为对啤麦产量构成要素进行分阶段的气候评价和预报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等离子体波动与带电粒子的共振相互作用一直是磁层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常见的宽频、右旋极化等离子体波动,等离子体层嘶声在地球磁层电子的损失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嘶声波对电子的回旋共振散射被认为是辐射带槽区形成的主要机制,而人们对嘶声波与电子的弹跳共振机制的理解却相对匮乏.本文旨在细致研究嘶声波与槽区电子的弹跳共振相互作用,明确其对槽区电子动态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嘶声波与电子的弹跳共振可以造成槽区电子在高投掷角(80°~90°)处明显的投掷角扩散.相比于低能(<~100 keV)电子,嘶声波引起的高能(>~100 keV)电子的弹跳共振效应明显更强.槽区电子的弹跳共振投掷角扩散系数对于L-shell、地磁活动条件和共振阶数都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随着L-shell的增大和地磁活动的增强,嘶声波对电子的弹跳共振散射效应显著增强.对于低能电子,共振阶数对总散射系数的贡献随阶数的升高而增大;而对于低L-shell处的高能电子,共振阶数对总散射系数的贡献随阶数的升高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嘶声波与槽区电子的弹跳共振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将高投掷角电子散射到较低的投掷角上,进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