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0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对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网络教学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依赖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条件逐渐成熟,指出实现网络教学应该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2.
23.
24.
地理课是中学必修课之一,地理素质也是国民必备的素质之一,但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真正的素质教育.根据地理学科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内含的素质因素,运用各种图表、突出重点、结合生活实例、借助多媒体教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25.
王信文 《福建地理》2001,16(4):52-55
地理教学的素质教育,必须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为中心,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本文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遵循激发兴趣,参与学习,学会学习,考查反馈等程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以顺应未来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6.
蔡溢 《地理教学》2001,(2):14-15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兼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性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地理学科呢?我认为,其着眼点在于加强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  相似文献   
27.
雷鸣 《地理教学》2001,(8):13-15
一、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等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于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较难的问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优生,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地发展。其具体做法是①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  相似文献   
28.
29.
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能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气象工作的整体素质。各级气象部门在全部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下,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型部门和学习型单位的建设,现代气象远程教育无疑是气象部门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途径之一,气象部门的每一位职工都将是这一实践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0.
2006年是国土资源系统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年。开展这项活动,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这项活动对于国土资源系统提高素质,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当前和今后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按照省厅、市局统一部署,正定县国土资源局认真开展了“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提高了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