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8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曾从盛 《中国沙漠》2000,20(3):248-251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B、Ga、Sr、Ba、K、Cr、Ni和V等微量元素含量及B/Ga和Sr/Ba比值指示老红砂应为陆相沉积,其磷酸钙组分和古盐度亦指示为陆相。老红砂的化学全量组合特征与花岗岩风化壳相似,但SiO2含量较花岗岩风化壳大,而Al2O3的含量明显少于花岗岩风化壳。从老红砂垂直剖面变化看,其硅铝铁率一般从上往下增加,分解系数(Fe2O3/MgO)一般从上往下减少。  相似文献   
42.
Reaumuria soongorica is a short woody shrub widely found in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It can survive severe environ- mental stress including high salinity in its natural habitat. Thus, we investigated the involvement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and flavonoid metabolism in the adaptation of R. soongorica to saline environments. R. soon- gorica was treated with 0, 100, 200 and 400 mM NaC1 solutions for 14 days. Soil salt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watering with high content of NaC1 solution, and no variation between 8 and 14 days during treatment. The levels ofpe- roxidation of lipid membranes (measured by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ree antioxidant enzyme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peroxidase (POD)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increased under salt stress.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conte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lt content. The ratio of Chl a/Chl b and carotenoid/Chl exhibited sig- nificant increase under 400 mM NaC1. However, total flavonoid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and key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flavonoid pathway including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and Chalcone isomerase (CHI) decreased under salt stress. These findings possibly suggest that R. soongorica has an adaptation protection mechanism against salt-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by inducin~ 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and maintaining a steady level of carotenoid/Chl.  相似文献   
43.
成都市龙泉驿区在兴建北干道时,在红砂坡发生了滑坡,北干道处于该滑坡的前缘,路面鼓丘高达4m,致使筑路工程停工。为此,在详细勘察该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了解其基本特征及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抗滑桩为主、地表卸荷减载、排水降水为辅的整治方案。仅150天即完成治理工程,达到了抢险治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许峰宇  王为 《热带地理》1997,17(1):18-22
本文通过对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研究了海南文昌沿海老红砂的沉积组构特征,认为老红砂沉积组构特征虽然变化较大,但仍有自己的展布特征,根据磁性的有无能轻易地把它与滨海沉积区别开来,其沉积组构特征与风成砂丘的沉积结构相似,深入细致地开展老红砂与滨海沉积,风成砂丘沉积组构特征的对比研究,对于说明老红砂的搬运介质,力源和方向都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依据地质钻探和海滩观测资料,分析了后江湾海岸在海进作用下,海岸形成海进地层层序。滨面遭受侵蚀并正在后退和变陡。晚更新统陆相杂色粘土层和砾砂层直接暴露于海底。在海域供沙不足的情况下,整个海湾的海滩被侵蚀后退,而海滩各岸段侵蚀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6.
红砂和珍珠的生理生态特性随其生长的环境条件而变化;长期生长在一起的红砂和珍珠其生理生态特性具明显的差异,两者适应逆境的机制亦不相同。红砂和珍珠作为超旱生植物,其生理生态学特性明显区别于其他沙生植物;生长在山前地带的红砂和珍珠,可以在极低的水势条件下保证其生命活动,低的水势可能与渗透调节物质(如大量的脯氨酸)的存在有关,这类物质增加了植物的吸水能力;红砂和珍珠的光抑制程度较其他沙生植物要高得多,且光抑制的产生已对两种灌木光合色素产生了破坏,然而在条件稍好的早晚光抑制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47.
以福建晋江科任剖面老红砂为研究对象,对剖面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的古环境意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科任剖面以湿润型元素SiO2、Al2O3、Fe2O3为主,含量范围依次为68.88%~93.77%、9.03%~19.1%和2.14%~5.32%;干旱型元素CaO、Na2O、MgO和K2O的含量均小于0.5%,K2O的含量略高于2%,表现为较强烈淋溶;主元素分布特征、风化特征值、CIA值等均表明,科任剖面老红砂总体上属于轻度富铝化。(2)对特征元素组合、元素比值和磁化率等古气候古环境代用指标进行分析,认为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科任剖面记录了较干冷—暖湿—干冷—暖湿4个阶段的气候变化:55.9~43.9 ka BP和27.0~10.8 ka BP两个时期,气候干冷,冬季风强烈,为风沙堆积的两个主要阶段;43.9~27.0 ka和10.8 ka以来,气候温暖湿润,为风沙经历强烈风化和红化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48.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沉积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分布广泛,发育较典型,但迄今对其成因多有不认识。本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一系列的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本研究区的老红砂主要是由风吹扬海滩砂形成的,局部地方有坡积和冲积等成因。  相似文献   
49.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与晚第四纪环境演变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曾从盛  陈居成 《中国沙漠》1999,19(2):110-114
闽东南沿海老红砂发育较典型,分布较广,但迄今对其形成多有不同认识。论文在进行全面野外调查和一系列的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闽东南沿海的老红砂主要是由风吹扬海滩砂形成的,局部地方还有坡积、冲积等成因,并可划分成6~4.5万aBP和3~1万aBP两个相对较集中的形成期。末次冰期寒冷干燥的气候为老红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末次冰期中的亚间冰期和冰后期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环境则有利于其后的固定(红化固结、生草、发育古土壤等)。海面的升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老红砂的物源和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50.
荒漠植物红砂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刘玉冰  赵昕  谭会娟 《中国沙漠》2008,28(2):255-257
红砂的叶和嫩茎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的嫩茎是诱导愈伤组织最快的外植体; 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MS+6-BA(0.2 mg·L-1+2,4-D(2.0 mg·L-1),pH值5.8,诱导率可达100%; 而叶片的诱导相对要慢。愈伤组织的增殖在MS+6-BA(0.1 mg·L-1)+2,4-D(1.0 mg·L-1) 的培养基中最为理想,并维持其良好的组织结构, 其最适继代周期为30~40 d。愈伤组织在含50 mM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但NaCl含量大于300 mM的培养基上致死,不再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