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环渤海经济圈,通常是指京津冀鲁辽“三省两市”。该区域总面积51.64万平方千米,人口2.1亿,分别占全国的5.38%和17.86%,有着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随着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的农渐加大,完全有可能成为华南和华东后的第3个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2.
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复杂性与差异性的亚洲西太平洋地区,“亚区域经济圈”是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模式,本文对“亚区域经济圈”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其发展前景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
河北省内环绕北京的十四个县(市、区)作为最早提出的环首都经济圈,是承接北京产业发展布局调整的重点区域,对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程度对区域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区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情况却不容乐观,地质灾害频发,对圈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生产矿区地质环境"边开采,边治理",强制推行露天开采环保作业和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治理对策措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44.
由于自然条件和国情不同,中韩涉海机构设置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存有差异,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加强中韩海洋合作,促进两国海洋政策的制定。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海洋法规和政策侧重于多样化和突出特色,而韩国的涉海机构及法规有统一的管理,统一之中又有分类。借鉴韩国经验,运用到我国海洋经济圈的涉海部门及海洋政策,有助于弥补我国海洋产业政策发展的不足,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5.
海岸带经济圈的崛起与发展,使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协同成为新课题.长江河口地区相对敏感与脆弱的地质环境系统,使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易诱发、衍生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充分认识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有助于趋利避害、防患未然.结合长江河口上海沿岸经济带的发展建设规划,通过区域内地质条件与土地、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的供需分析,阐述潜在环境地质问题的受控制约因素及变化发展趋势,籍此探讨海岸带地区规划建设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宏观准则与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6.
有效识别旅游资源供需空间匹配特征是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多源数据为旅游资源供需空间匹配及其交互关系拓展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中POI和数字足迹的挖掘为旅游资源供需匹配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胶东经济圈为研究区域,基于高德地图、同程网和马蜂窝网络游记平台等多源数据渠道,获取2016—2021年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的POI数据和旅游流的“O-D”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和复杂网络分析分别识别二者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进一步结合空间匹配测算模型探索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供需匹配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胶东经济圈旅游资源供给呈“康乐游憩类、公共休闲类、观赏科普类、宗教祭祀类”梯度递减的数量结构特征,以及“整体聚集、局部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流在时间上节假日效应和季相性特征明显,在空间上“陆海”差异显著,其中疫情发生前表现出由海岸向陆域扩散的态势,后疫情常态化下旅游流渐有复苏迹象;在类型结构上,康乐游憩类和公共休闲类成为旅游需求的主导类型;(3)旅游资源供需匹配关系的空间结构可划分为供需...  相似文献   
47.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表现,将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区位及驱动因素纳入其研究框架对成渝双圈实现产业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成渝双圈2014—2023年4 348家数字技术应用企业样本,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及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刻画成渝双圈数字技术应用业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各类要素对成渝双圈数字技术应用业集聚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1)成渝双圈数字技术应用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小型规模的企业数量增加最多,其次为微型、中型和大型企业。企业分布覆盖范围连年扩大,呈现“中心城区集聚,周边梯度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分布与产业园区和高等院校的地理格局高度契合。(2)集聚水平总体上升,呈现“东(略偏南)-西(略偏北)”的空间演化态势,由“单中心主导”过渡到“双中心辐射”,逐渐演化为“多中心扩散”。(3)在分别以成都、重庆中心城区为中心和成渝双中心的观测尺度上,数字技术应用业集聚峰值分别为30 km、4 km和50 km,集聚最优值分别为270 km、130 km和360 km。(4)经济基础、市场潜力和政策保障因素驱...  相似文献   
48.
王世鹏  朱仕学 《地球》2009,(5):83-85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北京近郊,距市中心50—70公里,是西南进京的主要通道。发展旅游的区位条件优越,依托北京市、河北保定市的经济发展,有发达的产业支持,产业现代化水平较高,旅游投资和建设能力较强,社会环境非常优越,交通优势突出,京石高速和京广、京原铁路穿境而过。  相似文献   
49.
建设物流体系中的港口物流中心,促进经济要素的有效聚集与辐射,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中心和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圈具有重要作用。湛江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适时地提出打造现代化国际性、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鹿特丹港务当局就率先进行物流中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港口物流中心建设的经验,可以为湛江港口物流中心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0.
以户为单位的库伦生态经济圈作为毛乌素沙地牧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与沙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鄂托克前旗1986年和2020年户库伦土地利用数据及390户2020年生态经济问卷调查数据,阐明户库伦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规律及不同价值背景下经济圈结构模式、效益和农牧民生计行为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户库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态分布模式,为0~4.5亿元,其中中低(50万~300万元)及中高(300万~700万元)价值户库伦在全旗所占比例最高(59.04%、23.17%);低(0~50万元)及高(700万元以上)价值户库伦数较少(12.43%、5.36%);库伦生态经济圈均为以畜牧为主、农林为辅的农林草畜复合生态产业发展模式,经济效益随库伦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而增大;农牧户消费支出结构具有相似性,农牧业生产投入、礼节性支出和交通费用支出比例较高,占比分别为37.92%、22.71%、13.28%,且随着收入增加渐增;近35年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户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