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10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4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星地碰撞的板块构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润  张宏  唐辉明 《地球科学》2007,32(3):381-388
板块构造是一种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它以洋底扩张、洋壳边缘俯冲及转换断层为主要构造活动形式,配以地幔对流为原动力,建立一套颇具魅力的板块构造机制理论,被受到广泛认同.但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是其地幔对流理念难以令人信服和对海陆格局变迁问题没提出明确的动力机制.在阐明造成板块构造理论这两方面困难问题的主要理由之后,介绍了星地碰撞事件的存在状况及其动力作用,着重论述了大规模星地碰撞的动力作用强大,对全球地质构造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板块构造也难以避免;星地碰撞的强烈冲击作用,有能力造成洋底开裂或使大陆裂解.据此设想,可用"星地撞击成缝,减压诱发岩浆上侵"的模式,取代与地球内部层圈结构相抵触的"地幔对流"模式来解释洋底扩张;并以星地碰撞发生地点的随机变化性作为大规模海陆格局变迁的主控原因.如此,则可有助于上述板块构造理论中存在的两大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2.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认为: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大陆的分布是不同的,洋壳流的运动方向和运行路线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应结合全球大陆的演化,分析洋壳流的运动方向、路线和大小的演变,对不同地质运动时序性的影响。并从古大西洋向西扩张出发,探讨自晚三叠世至现代,亚洲大陆附近古“印度洋洋壳流”和古“太平洋洋壳流”的连续变迁,反演局部区域地质运动历史过程,分析亚洲地洼活化、陆缘扩张带形成与青藏高原再度强烈隆升等亚洲三大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即:由于大西洋扩张的时序性,首先导致东亚产生地洼运动,接着产生陆缘扩张带运动,最后导致青藏高原的再次强烈隆升;并提出了亚洲地洼、印度洋喇叭状的成因。得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大西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三大洋壳流等全球地质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论文与《岩石圈南北逆时针大回旋与青藏高原成因》等论文一起,把青藏高原的历史与现代隆升的成因及发展脉络进行了较系统的交待。  相似文献   
53.
杨士泰 《湖南地质》2011,(10):18-20
研究辛亥革命后土地所有权和他物权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结论:地权制度建设应以民生为中心,吸收西方法律文化同时,注意中国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李玉成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0,8(2):105-112
本文研究了昆明滇池和太湖无锡湾软体动物壳化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利用化石同位素组成,恢复了昆明盆地百万年以来和太湖无锡湾近四万年以来的古气候环境。研究表明:淡水软体动物壳化石氧同位素组成,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最大差值可达7‰;钻孔中的不同层位的贝壳化石碳氧同位素组成与现代贝壳同位素相比,既有富集重碳氧同位素的层段,也有富集轻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层段,氧同位素变化周期为十万年;富集轻碳氧同位素组成层段与湿润期对应,而富集重碳氧同位素组成层段与干燥期对应。化石氧同位素记录了昆明盆地古气候干湿变化有十万年的周期,随时代变新,气候逐渐干燥;以化石碳氧同位素为主,综合沉积物特征,推断太湖无锡湾近20m地层形成于近四万分年至今,气候温和潮湿,环境可能为河口相。  相似文献   
55.
蒙新高原盐湖资源及盆地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东生 《盐湖研究》1995,3(1):10-20
通过蒙新高原典型盐湖区的解剖研究,查清了代表性盐湖盆地的相环境及其沉积建造,将盐湖盆地环境的变化形式划分为沉陷型、抬升型和改造型,并归结了盐湖盆地相环境分异与盆地地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开发大陆干旱区盆地的盐湖和卤水资源及其环境演化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6.
历史上行政区划的等第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7.
本文在分析了辽东山区土地资源特征和人口特征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讨论了辽东山区的人口垂直分布特征,同时还详细分析了人口布局不合理对山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并指出,适度移民、并村并点、整合山村及建设农村小集镇是调整山区人口布局,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8.
卫星遥感信息与华北平原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遥感已成为第四纪研究的重要信息源。50年来对华北平原的认识过程,为遥感分析提供了判断和推理的理论依据。卫星遥感信息具有宏观概念与微观论证相结合的特点,为研究华北平原第四纪环境变迁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和新的概念:通过线性形迹查明一些新的断裂构造;依据地貌标志和考古、测年记录标定古海岸线;利用多时相对比阐明河道迁移与河槽摆动规律;追踪残存遗迹和剖析开发利用的人文标志;查明湖泊、沼泽的消亡;提出建立数据库用于第四纪环境的再现、模拟和预测等。  相似文献   
59.
长江口崇明、长兴、横沙等岛屿是由全新世长江的河口沙坝孕育而成。晚更新世末长江门曾遭受了强烈的侵蚀,古河谷切割甚深。嗣后,在此地质背景上发育了河口沙坝,其全新世沉积相当完整。它们是研究长江河口三角洲形成史和沉积过程的有力证据。笔者着重探讨全新统的沉积环境变迁,旨在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发育及其经济区的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0.
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探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文根据新疆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年代标尺,黄土、湖泊和河流沉积物记录的环境变迁信息,以及古土壤和炭化层等所反映的古气候变化做了综合分析,对新疆地区13000年来的气候序列初步概括为:13000—10000aB.P.冷湿转凉干;10000—8000aB.P.,温干;8000—7000aB.P.,温湿;7000—6000aB.P.,暖干;6000—4000aB.P.,温湿;4000—3000aB.P.,温干;3000—2000a.B P.,凉湿;2000aB.P.至今,温干(1500aB.P.左右有凉湿的波动),与现代气候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