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82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that shar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steel structure and concrete structure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used widely. It has been a popular structure in high-rise buildings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more and more composite structures have been used in earthquake area, only a few literatures about fragility analysis of this type of structure are available. In this paper, a frag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performance is proposed, in which both the uncertainty due to vari...  相似文献   
72.
退耕还林对牡丹江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脆弱生态系统的特征入手,选取景观分离度、分维数倒数、破碎度3个反映景观稳定性及抗干扰能力的景观格局指数,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构成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敏感因子,针对研究区地形,以景观生态适宜度作为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的表征,构建了牡丹江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前后景观类型脆弱度均表现为旱田>建设用地>水田>林地>未利用土地>水域>沼泽>草地;(2)研究区生态脆弱度表现为以脆弱度高值区为中心呈环状向四周递减的趋势,脆弱度高值区面积比重由退耕前的21.57%减小到退耕后的17.11%,脆弱度低值区面积比重由退耕前的63.14%增加到退耕后的67.66%;(3)生态脆弱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200~400m的海拔高度,0~8°的坡度范围内,且退耕后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而低值区域则分布在>300m海拔高度的各个坡度范围内,且退耕后面积比例呈上升态势。研究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状况。概言之,退耕还林缓和了研究区生态脆弱度状况,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向良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3.
孙丰英  许光泉  唐文锋 《地下水》2009,31(4):15-17,64
提出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研究,选取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砂层厚度等6个因子建立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使得权重的分配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常用计算程序,将其应用于抚州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与分区,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74.
湖北省钟祥市汉江河谷平原区浅层孔隙水的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MAPGIS为工作平台,以地下水类型、盖层岩性、地下水埋深为评价指标,利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GOD模型开展了湖北省钟祥市第四系浅层孔隙水的脆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孔隙水的脆弱性评分值在0~0.7间,其中极低脆弱性区(评分值=0~0.1)、低脆弱性区(评分值= 0.1~0.3)、中等脆弱性区(评分值=0.3~0.5)、高脆弱性区(评分值=0.5~0.7)和极高脆弱性区(评分值=0.7~10.0)的面积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0.3 %,0.0 %,64.1 %,35.6 %,0. 0 %.换言之,钟祥市汉江河谷平原区浅层孔隙水总体上具有中等脆弱性和高脆弱性,且脆弱性最高的地段几乎全部分布在汉江沿岸.为解决钟祥市工农业发展带来的高污染风险性与地下水具有较高脆弱性这一对明显的矛盾,应加强汉江河谷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5.
依据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特点,建立了完整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和遥感技术,分别从生态压力、生态敏感度和生态稳定度3方面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80%以上的区域已达到中度脆弱级别,近1/6的区域为重度脆弱区,在分布上呈现从东向西明显增加的特点。生态脆弱性表现出了显著的土地利用效应,随着脆弱度等级的增加,荒漠化面积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进行荒漠化治理、保证生态用水是吐鲁番绿洲生态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冰川的脆弱性是指冰川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基于科学性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与主导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以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暴露度、敏感性与适应能力三要素为标准,遴选构建了我国冰川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中国1961-2007年594个站点的年平均气温和590个站点的年降水量资料、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借助RS与GIS技术平台,使用空间主成分方法,构建了冰川脆弱性指数模型,在区域尺度上综合评价了中国冰川脆弱性的现状.基于IPCC A1B气候情景下气温和降水量变化预估数值、21世纪冰川变化预估数据,对2030年代和2050年代的冰川脆弱性进行了初步预估.依据自然分类法,将冰川脆弱性分为潜在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强度脆弱与极强度脆弱5个等级.结果表明:从现状看,中国冰川对气候变化很脆弱,约92%的冰川作用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脆弱性,而且强度脆弱区和极强度脆弱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情景和动态上,2030年代和2050年代仍有约80%的冰川作用区存在不同程度的脆弱性,但整体上冰川脆弱性呈减弱趋势,局部地区冰川仍处于强度和极强度脆弱状态.冰川脆弱性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现状情况下,冰川脆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冰川的地形暴露和冰川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2030年代和2050年代除地形因素之外,降水量变化上升成为冰川脆弱程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未来气候持续变暖情况下,冰川脆弱性不增反降,冰川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继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更多关注,特别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近日,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二工作组在日本筑波召开了第一次主要作者会议.  相似文献   
78.
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区域脆弱性评估为脆弱性地区农户摆脱贫困、区域持续发展和政府制定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区域内部人地系统的复杂性,区域的脆弱性定量评估较为困难.中国脆弱性研究起步较晚,关注较早的是脆弱性区域的分布,但对区域内脆弱人群的脆弱性研究较少,认识上的不足影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科学的适应政策和措施.本文介绍了对脆弱性的认识,梳...  相似文献   
79.
在分析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脆弱性指数法对灵北煤矿2下煤层底板突水进行评价,运用AHP确定底板突水各主控因素的权重,建立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模型,将研究区分为相对安全区、较安全区、过渡区、较脆弱区、脆弱区五个区.相对于传统突水系数法,脆弱性指数法评价更能全面分析研究各区域不同的脆弱性,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水对策措施与建议,对煤矿安全生产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0.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区域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的特殊性,基于欧洲脆弱性评价方法,选择包气带厚度、入渗补给量、包气带岩性、岩溶含水层的导水性能(泉水响应)四个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地下水脆弱性,并且绘制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极易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娘子关泉群出露的地区,即泉源处;极难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盂县—阳泉—平定—昔阳—和顺一带以西地区,寿阳县大部分地区。评价结果在合理制定保护娘子关泉域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