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31.
除了积极的扩大水源(如人工造雨、冰川化雪、河流改道、修建水庫等措施)以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面貌之外,降低水庫里由于自然蒸发而損失的水量具有一定的意义。据国內外一些不完全的資料,儲在水庫里的水由于表面自然蒸发,其年失水量是相当惊人的。  相似文献   
732.
用焦化废水作补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祯  董常青  边雷  赵茜 《地学前缘》2008,15(4):186-189
焦化废水的排放会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将其资源化,用作循环冷却水的补水是其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为了防止给循环冷却水系统带来腐蚀,根据水质稳定理论,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焦化废水作补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特性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焦化废水中的污染物造成的系统腐蚀以点蚀为主,应优先使用磷系沉淀膜型缓蚀技术。通过实验优选出的HEDP+Zn2+复合配方,可在传热面上形成牢固的缓蚀膜,缓蚀率达到85.6%,普通碳钢的腐蚀速率为0.105mm/a,满足《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的要求。实际循环冷却水系统应用证明,使用该复合配方能在循环水浓缩倍数为2~2.2时,经济有效地解决系统的腐蚀问题,为焦化废水的资源化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33.
李铮  汪波  何川  李福海  朱培  宋洋 《岩土力学》2015,36(4):1071-1077
针对地下工程中锚杆防腐性能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多重防腐锚杆的构造和防腐机制。通过模拟不同的腐蚀环境,进行双重和多重防腐锚杆的抗腐蚀性试验研究,观察腐蚀后锚杆的表观变化并测试其抗拔力,分析比较两者锚筋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与滑移位移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多重防腐锚杆由于在水泥浆中设置了套管,在不同腐蚀环境中其拉拔力始终高于双重防腐锚杆,且随时间更加明显;硫酸盐的结晶作用和腐蚀因子间的牵制效应会使防腐锚杆拉拔力有短暂的提高;多重防腐锚杆产生相同滑移位移对应的粘结强度更大,粘结强度超过极值后的残余强度高于双重防腐锚杆。以上成果能够用于地下结构中防腐锚杆的设计和后期服役期间的耐久性分析,为实际工程中防腐锚杆的抗腐蚀性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34.
从杂散电流腐蚀的数学模型、监测手段、防护措施和可展望的问题等方面,对交流电引起的杂散电流腐蚀进行系统评述。首先,介绍杂散电流腐蚀的机理及数据模型,并从不同行业学者所选取的模型及软件入手,介绍杂散电流腐蚀的模型建立的相关类型;其次,对目前杂散电流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进行阐述;最后,介绍基于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原则建立的防护体系及其相应特点,并对杂散电流腐蚀的监测中具有可行性发展的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35.
赵珊茸  徐畅  张国庆  李坤 《地球科学》2013,38(2):211-217
综合分析了石英、石榴子石、橄榄石、锆石、红柱石的各不同结晶学意义的晶面腐蚀像特点,总结了晶面腐蚀像与晶面对称性及晶面结构特点之间的关系.腐蚀像不仅可以揭示晶面及晶体的对称性,还可以揭示晶面的结晶学意义,即同一晶体上的不同结晶学意义的晶面,尽管对称性相同,也具有不同的腐蚀像;不同晶体之间的具有相同对称性的晶面可能会有相同的腐蚀像;腐蚀像类似于一种宏观晶体形态,主要与晶面的对称性有关,与晶面上原子、离子排列的结构细节关系不大;同一晶体的同一晶面在不同的腐蚀剂中所得的腐蚀像也可能完全不同;有些晶面的腐蚀像可以用晶体生长形态的常见晶面与被腐蚀面的交棱来解释.该研究在揭示晶体溶解形态机理、将溶解形态与晶体生长形态对比、用溶解形态来反映晶体曾经经历的酸-碱环境等方面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36.
利用20% 浓度的氢氟酸(HF)对橄榄石晶体不同方向之切面进行了腐蚀实验,以期建立三维立体构型。在晶体上选 取垂直任一结晶轴的单形,如(100),(010),(001)等平行双面,(110),(011),(101)等菱方柱和(111)菱方双锥进 行了腐蚀实验,由原子力显微镜记录各个切面腐蚀像。结果显示,相同切面上的腐蚀像具有固定的几何形状及角度,且在 晶面上的结晶学方向固定。各腐蚀像形状具有共性,即长轴为[010] 方向,短轴为[100] 方向。由不同切面腐蚀像的变化规律, 建立了橄榄石腐蚀像三维立体模型。相同腐蚀剂对不同晶面腐蚀的容易程度差异巨大,以蚀坑在DIC200× 下能清晰观察到 腐蚀像形态为标准,橄榄石各切面的腐蚀速率为v(010)>v(110)>v(100)>v(111)>v(101)>v(001)>v(011)。由橄榄石晶体腐蚀像的唯一 性及其结晶学定向,在橄榄岩切片中将橄榄石颗粒切面指数化,并获得其结晶学定向及结晶优选方向。由此,在大别山碧 溪岭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中推断橄榄石[100] 主极密垂直面理面,[010] 主极密平行于线理面。腐蚀像所确定的晶体结晶优选 性为当地构造动力提供了一定有价值资料,开拓了腐蚀像的地质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37.
泥水盾构泥膜形成二维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成  孙钧  赵志峰  赵联桢 《岩土力学》2013,34(6):1593-1597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采用泥水盾构法修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在开挖面上如何及时形成安全有效的泥膜支护问题。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中正常固结黏土各向等压固结曲线规律,建立泥膜固含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圆球形颗粒孔隙理想模型的渗透率以及泥膜固含率、渗透率和比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新的泥膜形成本构关系模型。将泥膜形成一维模型拓展为二维模型,基于增量分析方法分析泥膜的增长规律,给出泥膜滤失量和厚度分别与位置、时间、重度比和盾构直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修正的剑桥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泥膜压缩固结特性;对于高压泥浆,泥浆重度对泥膜增长的影响较小,但对超大直径的盾构其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738.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镍(Ni)、铜(Cu)单一处理(0、50、100、200、400 mg·kg-1)对金昌Ni/Cu尾矿库先锋植物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幼苗Ni、Cu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生草幼苗叶片及根部Ni、Cu含量随土壤中Ni、C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Ni、Cu含量以根部含量为高;叶片及根部丙二醛(MDA)含量随Ni、Cu处理浓度升高显著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Ni胁迫下盐生草叶片中仅抗坏血酸酶(APX)活性随Ni浓度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在对抗Ni胁迫引起的氧化胁迫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根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Ni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减轻Ni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u胁迫下盐生草叶片SOD和APX活性较对照有所增强,在减弱Cu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根部上述5种抗氧化酶活性随Cu浓度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在缓解Cu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9.
采用亮蓝FCF染色示踪剂,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的水盐运移规律; 分别在灌溉前、灌溉中和灌溉后等不同时间段共开挖13个时刻的剖面, 观察膜下滴灌湿润面的运移情况; 以10 cm间隔的网格, 用MP406土壤水分探测器原位测定3 120个点的土壤体积含水率, 同时取1 430份土样, 利用1∶5土水比浸提法测定土壤盐分; 并利用WATCHDOG气象站监测研究区气象要素.结果表明: 染色示踪能直观表征土壤水盐运动轨迹; 膜下滴灌条件下, 垂直滴灌带方向土壤水流呈点源入渗特征、沿滴灌带方向近似呈线源入渗特征; 现行灌溉模式下, 壤质砂土湿润锋横向运移速率约为8 cm/h; 滴灌对滴头附近土体有一定洗盐效果, 未覆膜区域地表土体出现盐分积累; 灌水时间越长, 湿润锋越深, 横向扩展速率接近无作物小区(8 cm/h); 从土壤水合理利用角度考虑, 满足研究区一膜一带四行的种植模式和土质的单次合理灌水量应为29.4~69.8 mm.   相似文献   
740.
天然海水中微生物膜对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比碳钢在天然海水和灭菌海水中的腐蚀行为,研究海洋微生物对碳钢材料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微生物可在碳钢表面形成微生物膜,其对碳钢腐蚀速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与微生物的种类密切相关.在腐蚀初期,海洋微生物膜对碳钢的腐蚀起到了抑制作用,主要由多种好氧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腐蚀后期,随着海洋微生物膜增厚导致厌氧腐蚀的出现从而加速腐蚀,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等厌氧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