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12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种性及群落各生长型多样性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及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则体现了“中国高度膨胀”的规律,即中等海拔高度上多样性高而低海拔和高海拔多样性较低;3)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在1600-1700m之间有个很不明显的峰值,而其它4个指标沿海拔呈单调的下降趋势;4)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等海拔高度较低。  相似文献   
42.
新书介绍     
《地质论评》2006,52(2):288-288
赵汀、赵逊著.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6开,256页,彩色图版12版。本书系统总结了全球自然遗产保护活动,包括国家公园、世界湿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称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这些活动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开展情况,总结了它们在地质遗迹保护中发挥的作用。本书还着重对地质遗迹学科分类进行了探索,就地质公园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43.
湖南省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9年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 在1999年至2004年的这5年中,湖南省各地严格执行规划,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规划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湖南省单位土地面积创造的GDP翻了一番多,2004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4.3%,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04.9万公顷。  相似文献   
44.
文章在进行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走访的基础上,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分析,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利用SWOT的分析方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得出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优势及未来战略,为位于盐城滨海湿地范围的保护区、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5.
以2019年5月13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H8)和极轨气象卫星MODIS数据对火灾发生经过进行还原,基于高分一号(GF-1)和高分六号(GF-6)数据进行火烧迹地识别.试验结果表明,Himawari-8及MODIS数据都可较好地反演出火灾发生地点,但基于固定阈值算法对Himawari-8数据进行火灾反演的实效性更强,可实现10 min级监测,可以弥补MODIS卫星时间分辨率低的不足,其可以对林业火灾监测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撑.基于GEMI模型进行的火烧迹地提取可以为灾情损失及灾后重建提供本地数据.  相似文献   
46.
云南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以保护区GF-2影像及DEM为数据源,选取地表覆被、人为干扰、地形因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用线性加权模型,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大山包自然保护区黑颈鹤觅食区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分布有黑颈鹤适宜觅食区10989.53 hm2,其中,最宜觅食区面积3429.41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82%;2)空间分布上,最宜觅食区集中分布在保护区的中部、中北部及西南边缘部分区域,次宜觅食区在保护区均匀分布;3)最宜觅食区大面积连片分布少,呈现斑块数量多、面积小、几何形态破碎度较大的特征.基于此,在后续保护区规划、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对黑颈鹤觅食区的监管、减少人为干扰,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恢复和提升黑颈鹤觅食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促成黑颈鹤觅食区面积的连片扩增和质量改善,为保护区黑颈鹤种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7.
利用2009-2010年四个季度月用底栖生物抓斗式采样器捕获的文昌鱼样品,从其资源分布、年龄结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对厦门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种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鱼种群资源分布衰减趋势明显,只在黄厝—前埔海区、小嶝岛—角屿海区和南线—十八线海区3个核心区还有分布,但资源密度低,分布范围狭小,而在鳄鱼屿实验区未能发现.(2)文昌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关系:W=6.6895×10-4L3.1818;体长与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厶=65.63[1-e-0.68(t+032)],Wt=404.62[1-e-0.68(t+032)]3.1818;夏季、冬季航次的优势体长组分别为25-35mm和35-45mm,优势体重组分别为25-50mg和50-100mg;秋季低龄鱼较多,而冬季高龄鱼比例较高.(3)采用ELEFAN Ⅰ技术分析了厦门文昌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发现其生长参数K值较大,自然死亡系数较高,开发率较大(0.69).综之,厦门自然保护区内的文昌鱼种群健康状况整体不佳,应注意资源保护,加强保护文昌鱼栖息地的底质和水质以及防止过度捕捞以实现其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8.
杨韩涛  李才 《地质通报》2010,29(12):1884-1890
用SWOT分析模式对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进行了客观分析,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有:高原原始自然景观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一无二的可研究性,具有原生态的藏传文化。劣势有:可进入性差,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机遇有西藏旅游市场的开放,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交通条件改善。挑战有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区内旅游分割竞争格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认为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与劣势同样显著,机遇和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高端特种旅游产品,打造特种旅游品牌,构架保护区生态旅游“点-轴”系统开发模式,整合资源,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从而保障羌塘地区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生态环境领域的数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内涵、特征、技术体系及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等角度出发,探讨了适用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数据管理模式。首先,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来源广泛、结构多样、数据处理方式复杂,难以通过传统技术手段被有效收集、处理和应用,除了具备一般大数据的“5V”特征外,还具备地理空间特征;然后,大数据技术贯穿于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及数据解释在内的整个流程,为保护区多源异构数据高效管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最后,将生态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于解决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GEE云平台与生态环境模型模拟技术对植被变化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获取了2000—2020年保护区植被覆盖度的演变趋势及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地带性差异规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管理模式是生态环境大数据面对新形势、新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0.
以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融合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和ALOS DEM数字地形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阐述区内地形分异、地貌格局与发育演化等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基本地貌类型以大起伏中山(57.45%)为主,其次为大起伏亚高山(30.66%)和中起伏中山(11.17%),海拔、起伏度、坡度、面积-高程积分值等定量地形指标的平均值从三江口片区至朝天马、海子坪片区逐渐降低,夷平剥蚀面级数逐渐减少;2)保护区及附近地区共发育7级夷平剥蚀面,其中Ⅰ~Ⅲ级为山顶面和残余夷平面,Ⅶ级为金沙江侵蚀阶地面,Ⅳ~Ⅵ级为剥蚀面,与区域3次构造旋回相对应;3)保护区面积-高程积分值在0.197~0.815之间,平均为0.503,超过80%的区域处于地貌演化的壮年阶段,表明区域地表侵蚀动力较强,在人类活动增强背景下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未来的保护规划应考虑各个基本地貌类型区的地表动力差异。综合而言,独特、丰富的地貌结构使得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附的生态环境要素得以保存,加强地貌多样性研究有助于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实现保护区资源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