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七百弄地质公园位于广西大化县北部七百弄乡和板升乡境内,面积486km^2,地貌单元处于云贵高原南缘下斜坡及都阳山脉南段,2009年8月20日由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该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为岩溶高峰丛深洼地,次为岩溶洞穴、谷地和水体景观。地质遗迹类型多,特色鲜明,是宝贵的自然遗产,是解读地球奥秘的重要档案。  相似文献   
62.
汶川地震震中"爆烈式泥火山"引发Ms8.0大地震,造成巨大破坏和惨重损失,但此多点的泥火山群场景,较2009年提名为"世界最有价值自然遗产——爱沙尼亚泥火山",更具人类解密地内超临界水流(熔)体奥秘的典型意义。5.12地震中泥火山(群)的地下深处,临震前聚集能量的超临界流体(SCW),与常态水比较,它在壳幔地体中,表明张力和粘度极低,扩散迁移能力极强;密度、热导率、电性能、比热容及对地内物质的溶解力均有成百至数千倍的差异;巨大的内能;在临瞬间爆发退相,造成体积流率达N×109m3的气流动能等,SCW的这一切自燃特征决定了他是地震的成因,也是地内壳幔中一切内生地质作用的原动力。SCW引发的地震分为三类:主震有喷发活动的汶川型泥火山-地震(包括:2009—3—18汤加浅海边气火山伴Ms7.9地震)、主震无喷发活动的唐山型(包括中源深源地震)及主要在深海喷发海啸-地震(印尼2004-12-26海啸伴8.7级地震)。SCW为高温高压热流体,它的大量运移,集聚地及临震减压排气进而退相爆发等特点,采用当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至少对浅源的SCW"看得见、摸得着",成功短临预报现实用地-空红外探测技术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63.
海螺沟冰川公园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涨螺沟冰川是世界下可多得的自然遗产,随着海螺冰川公园旋游业的蓬勃发展和资源本身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潜在的环境问题,通过分析这些环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4.
序一     
朱学稳 《中国岩溶》2006,25(B08):I0001-I0002
应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邀请,国际喀斯特天坑考察组一行13人于2005年10月18—29日对重庆武隆的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箐口天坑,奉节的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群,桂林——阳朔的峰林与峰丛喀斯特等进行了实地考察活动;应凤山县人民政府的邀请,考察组自乐业县返桂林时途经凤山,对三门海景区和鸳鸯洞进行了考察;10月29日考察组在桂林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与建设部在桂林召开的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现场会一起,共同讨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的有关问题。考察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5.
刘尚仁 《热带地理》2006,26(2):173-176,F0003
英德宝晶宫既蕴藏近百万年来丰富的地球演变信息,又风景秀丽,是人类一处重要的自然遗产。目前可见宝晶宫洞高约80 m,内有多层水平溶洞和古地下河砾石层,有高出北江111 m———广东最高的地下河阶地,有多种类型碳酸钙溶积地貌和大面积灰华坡。宝晶宫洞外的大碧落湖和北江,已基本具备建设类似肇庆星湖乃至阳朔漓江雏形的地貌条件。建议宝晶宫在高标准建设大碧落湖四周环境、进一步探究该宫的地球演变信息和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6.
《地图》2006,(5):9-9
2006年7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开幕,大会于7月12日审议通过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定,7月13日又通过了将中国的殷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定。至此。中国已有3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相似文献   
67.
沙中土 《地图》2007,(4):56-65
欧洲的世界遗产不仅数量第一,而且在对遗产的保存保护、宣传普及等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68.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产,而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在生物生态演化上具有显著的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其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梵净山以及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全球对比的视角出发,选取10个位于不同大陆且与梵净山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相似性的世界遗产地,并结合世界遗产第Ⅸ条(有关生物生态过程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梵净山的突出普遍价值。对比分析表明,梵净山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更为重要的南北、东西植物区系的交汇叠置;更为完整与独特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更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梵净山囊括了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与寒温带生物生态特征,是全球中亚热带湿润区从山地丘陵到亚高山山地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代表了亚热带湿润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69.
结合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地形地貌特征,论述了"三江"并流区的生态环境分类及其结构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各类生态环境的形成机制:"三江"并流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大气环流与"三江"并流区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三江"并流区的立体气候和相应的生态环境;植被的持水与蒸腾作用反过来改善空气湿度,促进区域降水,因而生态环境与区域气候呈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提出了保护和改善"三江"并流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是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具体措施:一是封山育林,在荒漠区植树造林,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率;二是保护湿地资源,修建水库和人工湖,扩大水域面积;三是"三江"并流区水电与矿产开发过程中要严把环保关,防止植被进一步毁坏.  相似文献   
70.
武陵源,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与慈利县、桑植县交界处,方圆369km^2,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茅岩河、九天洞、天门山等景区组成。1982年,张家界被命名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武陵源(主要包括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