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0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427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解决我省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有以下对策:①建立水资源管理模型,实施最优化开采方案;②防治水污染,实行废水资源化,对城市工业废水净化处理再利用;③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调剂;④拦蓄降水和地表弃水,开发人工补给,建立地下水库;⑤建立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72.
Introduction Tigray, the northern region of Ethiopia (Figure 1), is located between 12°20′~14°30′N and 36° ~ 41°30′E. It is dominated by undulating topo- graphy with many mountains, plateaus, hills, depressions and limited flat lands. The elevation  相似文献   
173.
三峡库区土地持续利用潜力与途径模式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刘彦随  冯德显 《地理研究》2001,20(2):139-145
建立了量化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潜力及其差异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指出库区土地利用总体上处于弱持续发展的阶段,而且地区差异悬殊、面临的障碍因素多。因此,未来库区土地利用优化决策的关键在于遵照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正确处理生态建设、移民安置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主要的途径模式包括植树造林、坡地改梯田、优化结构和产业突破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4.
略论安徽水资源基本特征与节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国土面积13.94万km2,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江准和江南三大地区。全省平均年雨量自北向南为800mm至1800mm。从人均、亩均水资源量而言,安徽是贫水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为1125m3,接近于世界公认缺水警戒线的下限(下限为人均1000m3,上限为2000m3)。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实现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安徽水资源量、特点、可供水量、惜水节水、提高单位供水效率与效益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5.
山东省莱州市滨海地区是我国海水侵染的典型地段。本文论述该市海水侵染的灾害概况,并探讨莱州市海水侵染的形成因素及其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76.
蒲含科 《贵州地质》1990,7(2):141-148
赫章叶腊石矿产于下二叠统梁山组第一段(P_1L~1),矿体呈层状与上下岩层产状一致.规模较大,矿石中叶腊石含量在80%以上,呈灰色块状,Al_2O_3含量大于25%,原矿耐火度在1700℃左右。矿石含铁较高是其缺陷,但只要经简单的洗选处理即可成为很好的耐火材料和陶瓷原料等。  相似文献   
177.
正2016年6月18-19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的第五届地质微生物学专业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50余家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与会,会议交流了35个口头报告和80块展板。会议围绕6个专题进行了充分交流:(1)地质微生物古环境重建。该专题展示了气候和环境变化对生物过程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提出今后应加强微生物脂类合成途径、新菌株特征脂  相似文献   
178.
本文对1993年天津地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病理及传播途径进行了初步研究。1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取自塘沽区、汉沽区、宁河县和大港区发病和未发病虾池的可疑濒死活虾(体长4~7cm),固定前快速将肝胰腺连同中肠取出,或将头胸甲剪开,将虾体切成背部相连的数段,浸入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2],组织病理观察用石蜡切片,厚8μm,H-E染色。电镜材料是将肝胰腺切成小块浸入2.5%戊二醛液固定,放入冰桶中带回试验室,常规超切,透射电镜观察,细菌调查用无菌瓶采水,用异养菌培养基(PGY)和TCBS选择…  相似文献   
179.
180.
刘威  万博  晏圣超 《岩石学报》2022,38(5):1557-1563
鉴于大陆岩浆弧上盘广泛分布有碳酸盐岩,岩体上升侵位过程使其碳通量明显的高于洋内岛弧,从而有可能影响着地质历史长时间尺度(百万年)的气候变化。陆弧碳的排放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喷出岩相关的火山作用,另一部分是与侵入岩相关的脱碳过程。侵入岩的体量一般是喷出岩体量的10倍以上,由此与侵入岩有关的脱碳作用释放的碳通量不可忽视,可能类似与喷出岩有关的火山作用释放的碳通量甚至更大。火山作用能够将气体直接排入大气中,因此在以往的工作中研究较为充分。但与侵入岩相关的脱碳过程如:矽卡岩化,发生在地下,关于地下脱碳过程如何将碳释放到大气中还缺少详细的工作。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火山地区和非火山地区与侵入岩相关的深部脱碳过程,发现深部碳可以通过区域断层系统、地下水系统和热泉、火山通道、隐爆角砾岩筒、高频率的岩浆热液事件等途径瞬时地释放进入大气。通过初步估算,发现单个矽卡岩矿化事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通量(0.02~0.2Mt/yr)能够与目前地球绝大部分的普通单个火山的碳通量(<0.5Mt/yr)类比。因此岩浆深部脱碳过程对大气的影响至少与火山相当,其对气候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