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母子医疗保健中心主要满足孕产妇和幼儿的医疗和健康保健需求,为他们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同时也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因此,在本设计中打破以往病房布置的常规,融入人性化和环保的新理念,体现温馨、舒适和家庭化,集治疗与休养于一体,同时满足诸如停车,中央空调机房、供应室等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22.
《江苏地矿信息》2002,27(3):5-7
介绍了苏州市在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土地市场建设,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并对改革的深化完善提出了一些打算。  相似文献   
23.
根据最大熵原理,建立了最大熵模型,计算出9个环境因子对模型的贡献率,确定了对苏州市湿地生态敏感性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利用该模型的输出结果,将环境因子对模型的贡献率作为权重,计算出生态敏感性指数,生成2017年苏州市生态敏感性指数分布图;对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8处典型湖泊,进行生态不敏感、低敏感、中敏感、高敏感和极高敏感区...  相似文献   
24.
湿地是苏州市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开展湿地资源调查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将苏州市“湿地二调”与“国土三调”湿地资源调查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两次调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国土三调”较“湿地二调”湿地面积减少7 816.29 hm2,两次调查均为湿地的面积为288 648.93 hm2,“湿地二调”为湿地而“国土三调”为非湿地的面积为51 137.75 hm2,“湿地二调”为非湿地而“国土三调”为湿地的面积为43 321.46 hm2。从调查对象尺度、湿地分类标准、遥感影像数据、湿地开发利用等角度分析存在差异原因,为未来湿地资源专项调查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衔接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杨洁  许有鹏  高斌  王跃峰  徐羽  马倩 《湖泊科学》2017,29(4):827-835
以河流近域景观格局与水环境质量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及2010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以及7条典型河流的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5项水质指标,分析城镇化下苏州市河流水质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苏州市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呈现一定的好转趋势.(2)河流水质受到城镇用地、旱地及水田的综合影响,并表现出尺度效应.其中城镇用地与旱地对河流水质恶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水田则反之.2001-2010年城镇用地及水田对水质的影响程度有所减弱,旱地则增强.(3)蔓延度指数、最大面积斑块比例对河流水质呈现负相关,斑块数量、斑块密度、香农均匀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则与水质呈现正相关.景观格局对于水质的影响在大范围缓冲区更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苏州水环境管理及太湖流域城市空间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和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建立适合现代化的不动产信息管理系统成为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net开发平台与GIS技术,从体系结构、系统分析设计、数据库设计和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流、系统的扩展性等方面进行考虑,建立了一个兼顾方便和安全的应用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不动产信息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数字化水平,同时为智慧城市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7.
以航空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介绍了《苏州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思想,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制作影像图的关键技术,体现了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在地图制作过程中提高成图速度、质量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8.
我们结合原建筑设计的风格.以合理、规范,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以现代新型的环保材料和新技术.通过我们的表现手法.体现了文化气氛和精神底蕴。最终我们要体现的是一种庄重大方、含蓄现代的设计风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29.
苏州市晚第四纪古地理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10余项工程中代表性钻孔岩芯分析,参照2000多个工程钻孔资料,对比了苏州市50m以浅晚第四纪各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并依地基工程要求,对沉积层进行了合理划分。阐述了本区4万年来古地理的环境变迁,绘制多时段的古地理图,摸清了本区各土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结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编制出"天然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图"和"桩基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图",论述了天然地基和不同桩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0.
唐永伟  刘合林  罗梅  高俊阳  慈慧 《热带地理》2023,(10):1891-1902
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运用长时间跨度的城市兴趣点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区位熵等方法,识别城市功能中心的时空分化特征,进而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功能中心的空间分布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主副差序格局显著。功能中心的功能呈现公共性向生活性主导转变,并逐渐转化为消费性主导的特征,且主导功能的空间分异显著。2)驱动机制方面,多尺度空间、多层级政府的规划政策共同建构嵌套式的演化驱动机制。其中,宏观政策层面,经由国家战略落位和区域规划向下传导,指引空间和功能的整体演化方向;中观政策层面,有为政府通过构建蓝图式规划,联动市场机制,推动城市多功能中心的生成;微观政策层面,城市功能疏解、空间更新和新城特色空间营造等行动政策协同,推动城市各功能中心的功能疏解与集聚。城市功能中心的主导功能类型演化有其客观规律,有必要加强多案例对比研究,注重从功能中心体系视角出发,探讨功能中心的联系与分工,以促进规划政策的精细化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