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92.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乡村经历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乡村地区的建筑民居、生态景观、文化遗产等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要素的潜在价值逐步显化,乡村空间商品化的态势逐渐显现。论文以苏州市吴中区西巷自然村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非结构化访谈等方式,开展发达地区乡村空间商品化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研究发现:乡村空间商品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空间本身逐渐成为商品被“销售”,进而获取一定利润的过程,该过程的空间内涵体现在空间表征与空间实践2个层面。从空间表征来看,西巷村空间商品化由乡村空间中农产品的商品化扩展到乡村空间本身的商品化,并且伴随着由单一的农业生产空间向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多功能空间转变,更加注重营销空间品质与体验等非实体产品。从空间实践来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西巷村空间商品化是由村庄内外部多元异质主体的一系列实践推动,各行动者能获取共同利益是其得以联结形成网络的基础条件,网络中非人类行动者的主体性与能动性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3.
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构想及效益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立足于国际、国内背景及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了园区生态化面临的挑战,从园区生态系统优化的角度提出了其生态化建设重点,主要包括资源能源优化方案、生态产业建设、绿色社区建设、园区安全与风险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对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效益做了预评估。结果表明,生态工业园建设不但能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而且能大大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4.
苏州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象,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本文选取随机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网格维数三项指标.以苏州市区为例,对新时期我国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形及优化进行了系统论证与解析.研究发现:①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分形特性的;②各分维指标能够准确地刻画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异,也为环城游憩带理论及城乡二元游憩结构分异现象等提供了分形解释依据;③苏州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白组织能力离心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结构递变趋势,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吻合,它准确反映了成熟型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加强对游憩场点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④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游憩场点系统与旅游景区(点)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合理的分形差异.  相似文献   
95.
苏南地区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兴起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成功典型,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苏南模式演进中农村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于认识农村区域发展规律,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为例,深入分析了苏州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978-2006年,苏州市GDP呈指数增长,年均递增14.4%,第一产业比重由28.1%降为1.9%,第三产业比重由16.2%升为32.7%,农村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5.5%降为16.8%,城乡收入比由1.27扩大到2.0(但远小于全国平均值);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就业人口增加,极大地推动了苏州农村城镇化进程。1989-2006年的17年间,苏州市城镇用地增加了4.7倍;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构成苏州市农村发展的四大主导驱动力。  相似文献   
96.
《地理信息世界》2010,8(4):87-90
一、概况近些年来,随着苏州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自来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大量新建、改建、扩建管线,如何合理地规划、设计、改造以及更新管网设施,实时更新已有的管网数据库,保证管网数据的实时性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苏州市自来水公司为促进管网及其附属设备的科学化管理,决定建立苏州市自来水公司供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