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海底冲沟作为比海底峡谷、水道地貌尺度小1个数量级的微地貌,与海底峡谷、水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深水沉积输运系统。由于调查数据分辨率的限制,在前人研究中,海底冲沟的重要作用一直被忽视。海底冲沟是深水沉积输运系统的“毛细血管”,数量巨大,主要分布在大陆坡、岛礁边缘、河口冲积扇前缘、海底峡谷和水道内部,与深水工程安全、岛礁安全、深水沉积体系和深水油气储层预测息息相关。从识别特征、沉积环境、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海底冲沟的研究进展;从分布区域、坡度、形态和沉积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海底冲沟与海底峡谷和水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给出了区分三者的方法。通过归纳不同沉积环境的海底冲沟特征,将其定义为:在坡度大于2°的地形中,重力流成因、直线型的微地貌尺度沟槽,具有宽度小、深度浅、长度短和形态笔直(弯曲度接近于1)的特点,其中,片状浊流成因的海底冲沟还具有相互平行和等间距分布的集群特征。  相似文献   
72.
基于对川北米仓山西部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下寒武统仙女洞组露头剖面的观察与镜下分析发现,仙女洞组下段由生物碎屑泥晶灰岩(L)、粉砂质泥岩(M)、似瘤状砾屑灰岩(L')、角砾灰岩(R)、藻凝块灰岩(A)和含生屑钙质砂岩(S)组合而成,其以角砾灰岩、似瘤状砾屑灰岩和藻凝块灰岩为特征,且发育异地岩块和滑塌变形构造。进一步分析认为:L-M岩石组合为正常的斜坡环境低能沉积;L'-R岩石组合中的角砾灰岩为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坍滑动至下部而形成的,似瘤状砾屑灰岩可能是由于L-M岩石组合快速沉积导致沉积物失稳滑动变形、上斜坡生物灰泥丘崩落角砾致使的差异压实和滑动、以及后期物质成分差异引起的压溶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使灰质层发生破碎并被泥质包围形成断续的砾屑状,甚至轻微的位移,进而形成条带特征不明显的杂乱变形构造;微生物岩(Mb)组合为上斜坡的灰泥丘沉积;S-M岩石组合为斜坡上部的浊流沉积。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米仓山西部仙女洞组碳酸盐岩台缘斜坡沉积模式,表明仙女洞组沉积早期米仓山西部存在台缘斜坡相沉积。  相似文献   
73.
一向精打细算的浙江人,算起土地账来也不含糊。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省内的一块大资源——山地,同样算出一笔精细账。按他们的调查,“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坡度在1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有332万亩,可开发成耕地或其他农业用地的面积有264万亩。  相似文献   
74.
南非Karoo盆地湖泊古冲积扇中的铀矿化已被圈定出。铀矿化位于地面以25M深处最底部的砂岩层中,矿化砂岩大多数夹在不可渗透的泥岩中,并局部有较细的粉砂岩夹层,过去对Karoo盆地铀矿床应用常规的勘探方法,提供的结果大部分不能令人满意和缺乏确定性,假定白蚁丘能穿透矿化,并且将矿化带到地面,则可利用白蚁丘堆进行总量铀和可淋滤铀分析,异常同已知铀矿化走向非常吻合,这说明白蚁丘堆可作为发现Karoo岩体中  相似文献   
75.
辽东潮间浅滩的综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东潮间浅滩是我国淤泥质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位处海陆结合部,承受海水周期性浸淹,故兼有海洋与陆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共同特征。因此,潮间浅滩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构成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相似文献   
76.
本病已知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养鱼地区,其他省份可能也有此病流行,因随着省间鱼种运搬,病原体也可随之传播他处。据调查,1969年广东南海水产养殖场当时有600多万尾草鱼苗欲运往云南,因天气关系,飞机不能起飞,放到石井鱼苗培育组培育而发病,这可能是本病在广东地区较早的记录。现在已知,广东佛山、肇庆、惠阳、汕头、湛江等地区,都有本病流行,成为草鱼种常见严重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7.
丽水市耕地资源十分稀缺,但低丘缓坡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条件极佳。本文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实施试点方案入手,提出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模式,指出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通过低丘缓坡的综合开发利用,使丽水山市多的“劣势”成为后发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丽水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8.
借鉴国内外基于遥感手段监测植被的方法,利用MODIS-NDVI遥感影像数据,探讨如何对草地变化进行监测。提取青海湖流域典型草原遥感影像植被指数,并与野外调查获得的79个样方生物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多个回归模型用于研究植被指数与草地产草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指数与草地产草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是不同的回归模型与草地产草量相关性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非线性回归模型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监测青海湖流域草地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9.
以北方农牧交错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1980~2010年土地利用/覆被信息,通过统计模型重建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过程,综合评价二者动态及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的影响。研究区土地整体处于准平衡态势,各地类双向转换较频繁;耕地与草地的变化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起支配作用;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工程逆转了天然植被(包括草地与林地)整体减少及耕地与未利用地增加的局面,使各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这可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0.
以新疆塔城基准站自动气象站2006年11月—2010年3月积雪深度≥0cm的451天为样本,对0cm地面温度、雪面(草面)温度、气温及云量、日照时数、雪深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积雪深度下地面温度、雪(草)面温度与气温的关系,结果显示:雪(草)面温度在积雪期,变化趋势与气温一致,受云量及日照时数影响明显,平均雪温低于平均气温;地温随雪深变化有20cm和50cm两个分界点,雪深≤20cm时,地温受雪深、气温影响较大,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一致,地温高于气温,雪层较薄时,受云量和日照影响较明显。雪深超过20cm时,地温变幅趋向定值,地温变化仅受长时间温度变化影响,且不低于-5℃;雪深超过50cm时,地温趋于定值(-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