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用焉耆县气象站基本资料分析了焉耆盆种植酿酒葡萄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焉耆盆地≥10℃活动积温为3566℃•d、7-9月水热系数为0.21、成熟期昼夜温差为16℃、7-9月平均气温和为62.8℃、日光能系数为5.9,各项气候指标均为种植酿酒葡萄最适宜气候区划范围。同时焉耆盆地具有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和水域岸边小气候优势,能够生产出富有地域特色优质葡萄酒。焉耆盆地主要气象灾害是大风与春季霜冻,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春季终霜大部分年份出现在4月21日前,越冬期间低温冻害影响不大。进一步对比分析焉耆盆地与石河子酿酒葡萄种植的气候条件,焉耆盆地气候条件优于石河子,主要表现在冬季平均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无霜期和≥10℃活动积温较多,降水量较少。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索富硒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lentillifera)的培养条件。【方法】以亚硒酸钠(Na_2SeO_3)为硒源,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硒浓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和硒富集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找出适宜长茎葡萄蕨藻富硒的最佳温度、照度和氮磷比组合条件。【结果】在亚硒酸钠0、0.5、1.0、2.0、4.0、8.0mg/L条件下,随亚硒酸钠添加量增加,藻体硒质量分数(干基)从1.70μg/g增加至50.10μg/g,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硒酸钠添加量2.0 mg/L时,藻体硒质量分数达到11.7μg/g;添加量大于2.0 mg/L时,显著抑制藻体的生长(P<0.05),藻体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添加量低于2.0 mg/L时,藻体的生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类胡萝卜素含量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在培养液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条件下,藻体最适的生长条件组合是温度28℃、照度2 000 lx、氮磷比10∶1,藻体的最优富硒条件是温度24℃、照度2 000 lx、氮磷比8∶1。【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在开发含硒安全性功能海藻食品方面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3.
【目的】阐明长茎葡萄蕨藻对无机碳的利用方式。【方法】运用pH漂移技术,探索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pH补偿点的影响,并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20、25、30℃)下,乙酰唑胺(AZ)、乙氧苯丙噻唑磺胺(EZ)、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DIDS)、钒酸盐(Van)4种抑制剂对长茎葡萄蕨藻无机碳的利用影响。【结果】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的pH补偿点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一定范围内藻体质量或照度越大,达到pH补偿点时间越短,且pH补偿点均大于9。20℃下各抑制剂的抑制作用最大,其次为30℃,25℃最小,但3种温度下各抑制剂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别(P> 0.05)。4种抑制剂中DIDS对长茎葡萄蕨藻pH补偿点和无机碳利用均无显著影响(P> 0.05),剩余3种抑制剂的抑制作用依次为EZ>AZ>Van。【结论】藻体质量、藻体部位、照度和海水体积对长茎葡萄蕨藻pH补偿点无影响。温度对长茎葡萄蕨藻吸收利用无机碳没有明显影响。长茎葡萄蕨藻能利用HCO_3^-作为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4.
赵璇 《中国沙漠》1999,19(3):268-271
总结了金川公司园林公司6年来在戈壁地区建设葡萄园形成的一整套技术。阐述了在戈壁地区栽培葡萄,进行带状客土栽培,采用连体大棚架独龙干超短枝整形修剪,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连通固定防寒沟及土加覆盖物防寒,苗期搭小拱架加速生长等关键措施。分析了本套技术适应特点及在改造戈壁生态中的优势,认为本套技术适用于葡萄需埋土防寒地区开发荒漠,对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5.
1987年开始,在山东省禹城县沙河洼村风沙化土地上进行葡萄栽培技术试验,引种了巨峰等10个品种,通过改良土壤,合理密植和适合沙地田间管理措施,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使开发利用沙地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6.
秦昭 《地图》2011,(3):94-105
火车像游蛇般飞速滑过一个郁郁葱葱的河谷,河谷逶迤蜿蜒,两岸高高的山岗挟着一江绿水。晨雾像轻纱般在半山腰缓缓飘逸,早晨柔和的阳光撒在铺满山坡的葡萄园上,秋日里开始变得金黄的葡萄叶衬托着森林的浓绿。然而最让人如梦如痴的还是一座座矗立在山坡上中世纪古堡,河滩上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小村庄。它们像晶莹的珍珠穿插在河谷的绿色之中,在飞...  相似文献   
57.
正豫中平原的严冬冷风刺骨,漫长萧瑟的深夜本应是酣然入眠的寂静,可是在禹州葡萄寺附近的旷野里,头灯闪烁,身影穿梭,汽车发动机的轰鸣越发衬托出寒夜的寂静……这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禹州葡萄寺先期开采地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夜晚施工的场景。该项目勘探面积8.98平方公里,施工面积约20平方公里,设计物理点6654个,激发方式为可控震源激发。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该项目至少也  相似文献   
58.
奇石的价值在于"天然性",这是被大多数奇石爱好者接受的一个理念。一件天然的"形、质、色、纹、韵"皆备的奇石精品,往往价格不菲。而奇石是怎样形成的?该以什么样的审美态度鉴赏?人对奇石的审美认识,只是去发现奇石原本存在的美,不可能创造出奇石不具备的美来。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双流彭镇羊坪葡萄现代农业园区生态条件和葡萄栽培适宜度的分析,认为产业园的生态条件有利于葡萄根、蔓、叶的生长,较不利于果实糖分和固体可溶物的积累。气象条件适宜二茬葡萄栽培,夏果以鲜食葡萄为主,冬果可生产一般酿酒葡萄。提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和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60.
以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为材料,以白光、红光、蓝光、蓝红光(5/1)、蓝红光(1/3)和蓝红光(1/5)为光源,研究了不同LED光质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蓝红光(5/1)处理能明显增加长茎葡萄蕨藻再生直立枝的鲜重、质量长度比以及再生球形小枝的直径,分别是对照组的1.48倍、1.19倍和1.08倍;红光促进了再生匍匐茎的生长,但显著抑制再生直立枝生长,且红光、蓝红光(1/3)和蓝红光(1/5)抑制再生球形小枝的直径增长,蓝红光(1/3)显著抑制再生匍匐茎的生长。此外,在白光和蓝红光(5/1)处理下,再生直立枝和再生匍匐茎的生长以及再生球形小枝的直径增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光合色素分析发现,蓝光能显著提高长茎葡萄蕨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的含量。蓝红光(5/1)和白光较适宜选作长茎葡萄蕨藻室内栽培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