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利用试验和考察资料,初步揭示了哈密地区无核白葡萄在制干过程中的色泽褐变,主要受鲜果含水量、成熟度、采晾时期的自然降水和晾房气象条件的影响。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防止葡萄在制干过程中色泽褐变的一些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62.
以吐鲁番主要农区为试验区,运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图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葡萄种植面积遥感调查。运用IHS变换方法进行了研究区多光谱与全色高分辨率图像的融合工作,生成了质量较好的图像。用于土地分类及葡萄面积提取。在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中,本文采用的分类方法是结合目视判读的经验,在无监分类法和有监分类法的基础上,辅以地面数据,在遥感图像处理常规分类方法的范畴内,采取最大程度的有利于提高分类精度的措施,得到了全试验区相对最高的计算机自动分类精度65%;然后采取分区分类或人工解译改进分类结果,可使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超过90%。因此,此方法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作物面积监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3.
藤稔葡萄属“两高一优”农业。通过引种栽培,表现出结果早、丰产、效益好的特点,其气候适应性也较强。但仍存在着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在栽培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4.
以无人驾驶飞机拍摄的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非监督、监督和人机交互式分类方法分别对小区域葡萄种植面积进行了估算,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对比了三种分类方法在面积估算中的精度。  相似文献   
65.
川南普格杏仁状玄武岩晶洞中产出大量石英、水晶、沥青、葡萄石以及铜矿物,根据其产状和矿物组合分为石英沥青、水晶-沥青及水晶-葡萄石球粒三种类型晶洞。水晶-葡萄石晶洞中矿物组合具明显球粒形貌特点,球粒由中心柱状 水晶及垂直水晶柱面生长的葡萄石球粒内圈与铜矿物球粒外圈组成。铜矿物球粒具有明显圈层结构,由自然铜核、黑铜矿 幔、硅孔雀石与孔雀石壳组成。野外及镜下观察显示,铜矿物集合体形态受自然铜形状和产出控制,铜矿物球粒主要分布 于多个葡萄石球粒边缘的汇聚处,核部自然铜为球粒状;脉状铜矿物由一向伸长自然铜与黑铜矿、硅孔雀石等矿物组成, 分布于晶洞裂隙中。碳同位素与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晶洞中的沥青为生物成因,属石油沥青,有机质可能来自下二叠统 (P13)碳酸盐。晶洞中矿物为含有机质成矿溶液依次结晶而成,其顺序为:玉髓或石英→水晶、沥青与自然铜→自然铜与 葡萄石→黑铜矿→硅孔雀石→孔雀石→方解石。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特征、水晶中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以及水晶中沥青与自 然铜之间的关系显示,沥青是有机质(原油)受热裂解转变而成,其形成温度约为290~230℃,自然铜的结晶温度为230~ 160℃。  相似文献   
66.
利用冷热台、激光拉曼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仪器设备,对川南普格跨山上二叠统玄武岩葡萄石—石英晶洞中的矿物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揭示出晶洞中热液的来源与演变特征。晶洞中的主要矿物为葡萄石和石英,有少量的硅铁灰石、绿帘石、绿纤石以及赤铁矿等,葡萄石、石英以及硅铁灰石有不同的世代,它们生成的顺序依次为:第1世代浅紫色石英+赤铁矿→第2世代石英+第1世代葡萄石→第3世代石英+第2世代葡萄石+第1世代硅铁灰石→第4世代石英+第2世代硅铁灰石+绿帘石+绿纤石。除浅紫色石英外,其它各世代石英晶体内部均呈现出一定的环带,浅紫色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硫,而其它三个世代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中均含有二氧化硫和甲烷等气体。晶洞中的热液属于低盐度(8.28%~10.61%NaCl_(eqv))、低温(141.7~188.2℃)型热液,且热液的温度呈现出先升后降(140→190→158℃)的变化趋势。第1世代葡萄石晶体较小,浅黄绿色,单晶体呈板柱状,集合体为葡萄状;第2世代葡萄石呈蓝绿色,单晶体为板状,集合体呈灯笼状。不同世代葡萄石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第2世代葡萄石中Cr,Ni的含量(分别为301.09×10^(-6)和329.61×10^(-6))高于第1世代葡萄石中Cr,Ni的含量(分别为199.08×10^(-6)和247.57×10^(-6))。葡萄石—石英晶洞中的初始热液是在玄武岩结晶分异晚期,富含二氧化硫的挥发性组分进入玄武岩裂隙和气孔中形成。随着玄武岩浆的冷却,浅紫色石英以及赤铁矿从晶洞中富含二氧化硫和Fe(Ⅲ)的热液中结晶析出,后期深部岩浆热液将玄武岩下伏的碳酸盐岩中富含甲烷和二氧化硫等成分的流体带入到葡萄石—石英晶洞中,导致晶洞附近的玄武岩发生蚀变,岩石蚀变释放出的Cr,Ni等成分随流体进入晶洞,引起晶洞中的温度升高以及晶洞热液中甲烷、二氧化硫以及Cr,Ni等含量的变化。随着石英和葡萄石的大量晶出,晶洞环境逐渐由氧化向还原转变,从而形成了晶洞中不同的矿物。  相似文献   
67.
袁爱民 《气象》2005,31(11):81-82
利用Utah加权模型,研究了邹城市常见的葡萄、桃、杏品种的需冷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差异显著.葡萄的需冷量较高,为1070~1820c.u.桃和杏较低,分别为750~910c.u和770~920c.u.各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年际间均有差异.葡萄、杏不同品种需冷量的高低与果实成熟期的关系表现为成熟期早,需冷量低;成熟期晚,需冷量高.但桃树不同品种的需冷量高低与果实发育期长短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8.
陈采富  苏培玺 《中国沙漠》1995,15(3):299-302
本文分析了沙地巨峰葡萄早衰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早衰的树体管理及土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9.
正常脑老化进程中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减低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统计参数图(SPM)分析正常人脑PET图像,研究正常脑老化进程中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减低的规律.方法:将266例(21~87岁)健康体检者的PET脑图像,按年龄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成7个组.在Matlab平台上用SPM2软件对7个组中每相邻两组进行组间分析,并以20~29岁组作为基准,其他各年龄组分别与该基准组进行比较,设统计学检验显著性阈值P为0.001.结果:SPM分析显示: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脑代谢减低区范围逐渐扩大,且程度逐渐加重,于70~79岁时达到高峰,80岁以后代谢减低进程有所减慢;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脑区出现代谢减低的时间段不同:40岁之前未见明显代谢减低区;40~49岁仅有左侧额叶出现很小范围的代谢减低,是最先出现代谢减低的脑区;50~59岁右侧额叶、右侧顶叶和前扣带回出现代谢减低;60~69岁双侧顶叶和尾状核出现代谢减低;③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脑区代谢减低的程度不同:按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双侧额叶、前扣带回、双侧顶叶、尾状核头、双侧颞叶及小脑;④各年龄段均未见双侧枕叶、后扣带回、壳核和丘脑出现代谢减低.结论:脑老化进程中,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的程度和范围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脑区出现代谢减低的时间段不同,左侧额叶是最早出现代谢减低的脑区;不同脑区代谢减低的程度不同, 其中以双侧额叶及前扣带回代谢减低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0.
对.于天津这个四季分明的北方城市,每年的夏、秋两季是水果丰收的最佳时节。也许现在人们感受不深了,因为随着种植技术以及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来自海南、福建、广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水果种类丰富,并且充满了我们的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