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830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根据钻井和测井资料,以不整合和沉积作用转换面为界,将沙湾组-塔西河组划分为6个长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分析,短期基准面旋回主要有4种样式,分别由辫状河道、决口扇、辫状河三角洲分支河道和河口坝4种沉积微相组成.根据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及关键界面对测井曲线的标定结果,建立古近-新近系中期基准面旋回的测井解释模型,将其划分为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分析发现,基准面旋回控制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相对波阻抗识别煤层缺失变薄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道积分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无约束反演技术,也就是通过对地震道积分得到地层的相对速度剖面而进行地层分析的技术。通过地震道积分识别煤层缺失变薄带研究表明,小规模的煤层缺失变薄带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基本无显示,在地震道积分时间剖面上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相对波阻抗的异常,进而解释煤层缺失变薄带,解释成果与巷道揭露一致,结果表明地震道积分是地震解释中一项的有效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93.
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短时窗离散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方法的分频解释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对扫描频率所对应的调谐振幅进行分析,排除了时间域内不同频率成份的相互干扰,从而可得到高于传统分辨率的解释结果。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对河道﹑断层和岩性边界的识别以及对沉积相及沉积旋回的分析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在岩性储层油气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金属矿地震勘查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属矿地震勘查方法形成了以2D、3D、VSP方法为主的地震反射系列,提出了地震散射法,并取得了一定的试验效果.金属矿地震找矿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展,不再局限于矿体本身,控矿构造、蚀变晕、重要岩性层等大型深部构造单元成为了地震间接找矿的目标体.目前,金属矿地震勘查方法,尤其是3D、VSP方法,面临着成本高、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和解释方法研究,建立金属矿地震技术示范区,为推广和应用金属矿地震方法开拓思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95.
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云  宋志尧  孔俊  章卫胜 《水文》2008,28(1):64-66
本文根据泥沙运动理论和水流能量平衡原理,结合水流对泥沙的作用效果并分析了现有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适用条件,通过实测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推导得出长江口水流挟沙力公式.结果表明,河口半潮平均挟沙力应考虑水流对悬移质的输送和对床沙中悬移质的上浮,同时还应考虑河口其它动力因素(如风、波浪等)及其各类动力过程的非线性作用效应对水流挟沙力的贡献.本文提出的公式从泥沙输运及悬浮的角度去分析河口水流挟沙力,从而有利于河口冲淤特性的分析研究.对长江口而言,洪季水流对泥沙的输运作用大于悬浮作用,落淤的可能性大于冲刷;而枯季水流对泥沙的作用则以悬浮为主,冲刷的可能性大于落淤,从另一侧面解释了长江口"洪淤枯冲"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6.
吕进英 《安徽地质》2008,18(1):29-31
本方法根据薄煤层厚度与其振幅基本呈线性关系的原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系统提取煤层反射波振幅参数,对生成的彩色平面振幅图进行分析,进而圈定出煤层变薄带的范围。并以实例说明了该技术方法在解释煤层变薄带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常规地震资料解释方法误差较大,已不能满足现代地震勘探解释的需要,这里提出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非线性地震资料解释方法,该方法是在地震属性模式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非线性降维,然后利用非线性方法反演物性参数.以某工区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岩性反演和谱分解技术确定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性地震反演技术是根据钻孔测井数据纵向分辨率很高的有利条件,对井旁地震资料进行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对孔间地震资料进行反演,推断煤系地层岩性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谱分解技术是利用薄层调谐体离散频率的特性,通过分析复杂岩层内陷频谱变化和局部相位的不稳定性,识别薄地层横向分布特征.这里根据崔庄煤矿三采区的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和谱分解技术等岩性解释方法,来确定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经过实际检验,该方法提高了岩浆岩和煤层边界的分辨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铀矿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的研发,实现了从测井曲线计算处理、岩性识别、孔隙度预测、γ测井解释、测斜数据处理到仪器校准核查、物探参数计算、成果输出等铀矿测井资料处理全过程的数字化。系统既适用于地浸砂岩型铀矿又适用于硬岩型铀矿的测井数据处理解释,并且对《γ测井规范》和《地浸砂岩型铀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提供了充分的支持。系统通过了模型测试和实际应用测试,在一致性、准确性、实用性上均达到了规范的要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