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Phia Bioc花岗岩体位于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北西部马江缝合带与哀牢山-斯雷博河缝合带之间,镜下显微鉴定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图上具有典型的震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的左倾曲线,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等负Eu异常,其Th/U比值均大于0.1,表明所测锆石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Phia Bioc岩体的年龄为(244.4±1.2)Ma,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对长山褶皱带印支期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活动以及思茅-彭世洛陆块-东印支陆块-越北-华南陆块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表明,Phia Bioc花岗岩体是印支早期东印支陆块与越北-华南陆块沿马江缝合带同碰撞造山期挤压剪切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62.
万蕙  朱竑 《地理科学》2013,(5):570-575
随着"文化转向"和"空间转向"思潮的推进,地理空间被赋予了主观色彩,并参与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其研究从宏观尺度转向微观,更关注"另类群体"在小尺度场域中被主流社会排斥而游走"边缘"的事项。中越边境地区存在大量跨国通婚现象,缺失合法身份的越南女性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往往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社会排斥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欧洲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研究,如今它已经成为解释诸多社会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云南省河口县桥头行政村为研究案例地,探讨微观尺度下越南女性配偶遭遇社会排斥的空间表现。研究发现:①越南女性的活动在公共空间内受到限制;②越南女性和本土居民在当地形成了"他者"和"我者"两相对立的空间;③劣势的家屋空间方位对越南女性的社会排斥有加剧作用。研究对于丰富微观空间层面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实证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3.
《辽宁地质》2012,(7):25-27
南海宝藏丰富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但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南海的资源战略意义被肯定以来,这片空虚的战略要地迅速被周边其他国家抢夺。  相似文献   
64.
越南西北部莱州地区新生代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越南西北部菜州地区出露的新生代煌斑岩岩脉对理解特提斯造山带东段的深部岩石圈特征和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报道莱州地区煌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岩石成因.该地区煌斑岩属于钙碱性,钾质-超钾质煌斑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菜州地区煌斑岩与哀牢山断裂带碱性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与海南和越南南部火山岩存在明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煌斑岩具有高的87Sr/86Sr比值、低143Nd/144Nd比值和高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特征.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指示,形成煌斑岩的地幔源区可能经历过流体交代作用或沉积物组分的加入.低208Pb*/206Pb*比值暗示地幔源区富集事件是近期发生的,可能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印支地块向扬子地块俯冲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65.
越南石油生产和出口形势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抗 《世界地理研究》2009,18(2):98-103,45
越南石油产量快速上升,在2006年达到峰值后而迅速下降。为改变油品几乎全靠进口的状况,着手大力兴建炼厂。因而石油进出口形势将发生逆转。预计2013年后就可成为原油净进口国(进口量可达3—5千万吨)且将大量出口油品。此前越南是中国的原油进口源国和油品(特别是轻质油)的出口目的地。越南石油形势的重大变化将对中国和东亚石油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发现并争夺南海的历史建立南海问题的观察框架,要回到"二战"结束后,重新被划分的国际格局。这个时期,相对清晰而明确地描述美国政府亚洲地理与军事政治上战略安排的是前国务卿杜勒斯,1951年,他提出"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如此构成一个岛链("第一岛链"),在"冷战"时期封锁红色中国及苏联。在美苏对峙的"冷战"阶段,南海于美国的价值,正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者艾玛纽尔·尤兹科所说:"自由航行权是美国在南海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项目是采用诸如地质学解释、影像判读和地球物理探测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的。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参考了越南国内外同行的一些资料编制了东南亚、越南及邻区的断裂构造图.其比例尺分别为1:4百万和1:1百万。分析所得结果显示出东南亚断裂构造演化的下列情况:1)在现今地质结构方面东南亚是欧亚岩石圈板块的东南部分.由一条消减带围绕.这条消减带的伸展从Myanmer开始,通过Nicobar,Java Timor直到东菲律宾。东南亚被Song Hong(即红河)断裂,Three Pagodas断裂和Hainam-Natuna断裂等2级断裂系统分成3个微板块。2)在早新生代.东南亚是分为5个微板块的。它们的分界断裂中有2个一级断裂(中央东海扩张带和Lupar-Kuching消减带)和3个二级断裂(即上述3个)。3)上述绝大多数二和三级断裂从晚新生代起活化且继承了从早新生代即已发生和发展了的二、三级断裂,但在某些条件下.运动方向却完全变成了相反,尤其是走滑运动的方向。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地区内,盆地、隆起、岩浆侵入、褶皱和局部断裂等构造的形成都取决于这些沿着一、二级走滑断裂的微板块运动。  相似文献   
68.
1992-2011年夏季南海西部离岸流区涡流相互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南海海洋再分析产品REDOS(Reanalysis Data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和风场资料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从能量学角度探讨了1992-2011年夏季(6-9月)越南离岸流区域涡-流相互作用特征,并通过能量收支方程诊断评估了风应力、压力梯度、正压不稳定以及平流的相对贡献。以越南离岸流的强度作为分类标准,对1992-2011年划分为正异常年、负异常年和正常年。结果表明,在正异常年,涡动能EKE(Eddy Kinetic Energy)和涡势能EPE(Eddy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极大值主要分布在越南离岸流附近;在负异常年,EKE极大值向南北两侧分散,EPE极大值向北延伸;在正常年,EKE和EPE的极值空间分布介于正负异常之间。斜压不稳定是EPE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越南离岸流影响周围海域的速度和密度分布,是斜压不稳定的主要原因。而影响EKE年际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压力做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风应力做功和平流做功次之,正压不稳定最小,其中正压不稳定依赖于流速大小和由风应力旋度扰动引起的上层水平流速剪切。  相似文献   
69.
<正>一、越南农用土地资源的概况越南人口8000多万左右,国土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并不多。但由于越南整个国土中没有沙漠、戈壁和海拔很高的高原,所有国土基本上都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利用越南海防市沿海地区HONDAU验潮站52a的潮汐观测资料,采用基本统计方法和潮汐调和分析法研究该地区海洋水位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海平面、潮差均呈现上升趋势,年变化率分别是1.89mm/a、3.07mm/a;对采样间隔为1h的潮位连续观测数据作调和分析,得到调和常数的时间序列,分析显示各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均为时变量,且与周期性(3~5a)ElNino和LaNina现象相关;余水位年上升率是1.76mm/a,平均增、减水位分别是12.48cm和-13.36cm。增、减水位持续时间小于24h的累积频率分别是95.5%和93.3%,增减水位持续时间大于48h的只占1%~2%。绝对余水位值小于50cm的占大多数,大约99%,增减水位绝对值大于100cm的只占0.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