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申辰 《地理教学》1993,(2):27-28
在英国东南与法国西北海岸之间,有一条连接北海与英吉利海峡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自古闻名于世的多佛尔海峡。法语称之为加来海峡。海峡宽约30-40千米,水深35-55米,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正在这里施工建设的多佛尔海峡隧道,是迄今欧洲规模最大的跨国民用工程,  相似文献   
102.
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马润潮 《地理学报》1999,54(4):365-372
近40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末期开始计量革命。70年代初开始,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等观念涌现,它们对西方地理界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演变至今,人文地理学可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在70年代与80年代期间,先后出现于西方地理学。二者与上列其他观点有根本不同。在地理学上,它们强调各地情况都有其特性。同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也在地理学  相似文献   
103.
区域发展理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区域发展理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 包括发展阶段理论、均衡增长理论、不均衡增长理论、区域增长的一般理论模式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然后概述了70 年代以来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最后前瞻了区域发展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4.
图们江下游跨国界经济开发区的空间极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背景,以区域极化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图们江下游跨国界经济开发区这一发展极核的概念进行说明,提出了该新型经济开发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与区位条件,并对其极核的功能效应作了初步预测与展望。以对国内外积极参与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合作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城市是一个动态发展系统,外生和内生的行动者通过互动促进城市发展。跨国机构作为重要的外生行动者,在一些城市的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案例城市波恩正是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和政策安排下,创造了跨国行动者嵌入的制度环境和背景,以联合国机构为主的众多跨国机构通过与政府、企业和居民,以及非人类行动者在建立国际合作的共同诉求下积极转译,产生互动效应,为城市建构了稳固而“无缝”的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的不同目的和行为方式在塑造网络的同时,也重新建构了城市空间,空间成为检验网络构建是否成熟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波恩的城市空间实现了从外交政治功能向国际合作功能的转型;形成以联合国机构为轴心,其他机构点状辐射的轴辐式空间集聚;同时,由于资源、信息和所处地位的不同,波恩不同行动者在网络节点之间产生不均等的权力空间。行动者不断的排斥、冲突、协商和融合的过程,促进了城市空间功能不断完善,也致使以跨国机构为核心的行动者网络逐步成熟。通过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本研究把跨国机构作为重要行动者与城市全球化发展相结合,更深入地解析了城市全球化过程中多重行动者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6.
黄嘉玲  何深静 《热带地理》2014,34(3):308-318
宗教地理是文化地理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但在中国相关实证研究仍不多见。结合半结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的非洲裔移民宗教场所地方感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非洲裔移民宗教场所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发展快于地方依赖;非裔移民较强的圣地地方依恋同时存在较强的空间可替代性,但又由于区位等因素存在宗教功能之外的非可替代性;圣地地方依赖则因被宗教教义视为功利性而被掩盖。回归分析表明,社交和场所互动时间是指示地方感的最显著指标。随着非粤宗教文化的融合发展,宏观政治环境以及语言文化隔离等外生因素正对宗教地方感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飞 《地理学报》2013,68(12):1657-1667
基于后生产主义理论,讨论了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化与城乡关系问题,并从理论抽象方面取得了以下认识:(1) 无论农村与城镇,空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理论上,自然界的纯粹空间不具有商品价值意义。空间的商品化是与一定的人类经济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相联系而存在和逐步显现的;(2) 在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力的增强、后生产主义思想的蔓延,人类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空间的商品化也进一步显现;(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农村的景观、土地利用、就业、生活形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北京农村空间生产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样化愈趋增强,北京农村空间的商品性也日益突出;(4) 随着农村空间商品化的发展,北京地区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北京地区长期扭曲的城乡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相似文献   
108.
李志刚  薛德升  杜枫  朱颖 《地理研究》2009,28(4):920-932
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面临新的重塑,以诸多大城市新近出现的跨国移民社会空间的发展最为突出。本文以广州小北黑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三角检验法,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手段,探讨全球化下中国城市所出现的新社会空间的地方响应。总体上,一个负面的黑人群体形象已经被建构起来。就居民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居住时间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而言,各类本地居民在对黑人聚居的看法上并无太大差别;但不同职业类型的居民看法差别很大。排斥心理的产生多源于外在信息的影响,亦即本地媒体排斥、矮化性的负面响应。  相似文献   
109.
恋海主义     
徐文婧 《地图》2010,(5):21-21
<正>生活中,除去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锁定外,部分人有一个平庸的梦想,去看世界所有的海。作为航海控,星图和航海图一直是我特稀罕的东西,找东寻西,逐年收集了很多张,藏宝一样放在从印度带回的紫檀橱柜上层。长期放着,偶尔翻看,其实我只能看懂一点点,但仅仅摸着便会满心欢喜。因为,它们通通指向一个神秘的字眼——海。  相似文献   
110.
王培英 《湖泊科学》2002,14(1):39-46
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今天,环境研究者有必要从社会学和人文学科的角度来关注太湖的环境问题。本文用“生活环境主义”的观点对近年来在太湖和日本琵琶湖畔实施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两国虽然现代化的时间和经历不同,但居民的生活行为和地域环境变化都有密切的相互影响。在人口稠密地区,只有充分重视生活经验-生活意识-生活行为-地域环境的演进和循环,从技术、经济、居民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