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58篇
海洋学   120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问题,通过对河北平原典型试验场贯穿包气带18.5m钻孔剖面土样的物理性质,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含量的测试和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发现土体的氮素,可溶盐含量(TDS),Cl^-含量以及微生物细菌的变化随深度不呈简单的线性分布。经分析认为,剖面中的粘性土层是生物的活性层,在氮素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剖面中多种指标的变化与地质结构呈良好 对应关系,反映环境演化的过程,同时表明,包气带存在着更多尚待提取的全球变化对比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42.
受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2005年7月1日组织专家组对“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和冷害)综合应变防御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益。该项目用定量化、信息化、综合应变技术代替原来传统的单一、经验、半经验性的措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的灌溉制度和方式。该项成果在初步的业务化和生产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成效,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笔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4.
辜旭赞  张超 《气象科技》2002,30(3):139-143
文章从流体力学基本能量方程出发,设计并解析出理想马古列斯问题的锋面模式(Margules′model)。据此讨论了大气环流中冷暖气团运动、能量得失有有效能量转化动能问题:从有效能量角度证明热带暖湿气团是能量源,极地冷气团是能量汇。此外还解答了与此有关的锋面能量和水汽能量转化动能问题。  相似文献   
45.
水溶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转化的原位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研究水溶性污染物在土壤中运转化的原位实验方法,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研究黄土中氨氮的运移转化规律,克服了土柱实验存在的破坏土壤结构及氧化还原电位发生变化等所引起的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46.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降雨入渗产流点面转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袁建平  蒋定生 《地理科学》2001,21(3):262-266
在充分考虑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及地表结皮等影响因素在内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公式 :fm=fn×Sn/S×an×bn。以纸坊沟小流域为例 ,将实测的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值 (点渗值 )利用上式进行转化 (面渗值 ) ,并与流域径流出口观测站由降雨径流观测值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出的面渗值进行对比 ,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2 .42 %。初步得出流域土壤面渗率与不同治理度、年内 5~ 9月降雨总量间的单因子和复合因子高精度回归方程 ,为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水资源量变化趋势提供一条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47.
48.
石煤提钒技术关键是钒的氧化和转化。浙川石煤中钒主要有V~(3+)和V~(4+)形式存在,以类质同象取代粘土矿物二八面体中Al~(3+)。钒的价态分布研究表明,低温时有机质和黄铁矿决定了钒的价态,在370℃(风化样)或490℃(原样)V~(3+)全部氧化至V~(4+);高于800℃V~(4+)不再氧化至V~(5+),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此时ηV~(5+)达91%。同时讨论了氯化钠在提钒过程中的氧化和转化作用,石煤钠盐氧化焙烧提钒的最佳条件:矿:盐=100:15,800℃,30分钟,η_培为67.4%。实验表明,焙烧气氛对钒转化有很大影响,氧化—氯化焙烧技术提高η_培6%。  相似文献   
49.
以渭北旱原合阳县甘井乡为例,对其物能产投关系进行了研究。氮、磷素及能量的转化效率在产量中等(约2550kg/ha)时最高,低产和高产时都下降;水分转化效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根据物能产投关系及其它有关指标,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估,其结果能客观反映农业生态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50.
本文归纳综述了确定水动力弥散方程中固相与液相间转化量的三种方法:(1)β系数法假定相间物质转化量与该物质在固体表层溶液中的浓度和溶液中的浓度之差成正比,计算方法简单,但机理不清,一般用于交换机理尚未清楚的单一组份的溶质运移问题中;(2)非平衡化学法用平衡化学判断各种物理化学过程是否平衡,用化学反应动力学描述固液转化速率,其理论较为严谨,但由于化学动力学知之甚少,有待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完善,(3)平衡化学法是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运动非常缓慢或物理化学过程相对较迅速),地下水与围岩相互作用的主要物理化学过程相对于地下水运动而言,可认为是瞬间完成的,运用水动力弥散方程和平衡化学耦合模型确定固相与液相间的转化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