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3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524篇
测绘学   459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741篇
地质学   1072篇
海洋学   421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37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建立了基于OpenFOAM动边界的类fixedValuePointPatchVectorField继承的仿物理造波数值波浪水槽。对孤立波在三种不同潜礁地形上的行进、爬坡以及破碎等典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Boussinesq模型及物理模型试验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动边界进行仿物理造波更适合处理波高水深比较大的孤立波传播问题,可以较好地模拟孤立波在潜礁上传播引起的波浪破碎、水跃等现象。  相似文献   
992.
根据2006~2007年春、夏、秋、冬季4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分析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和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期间,闽浙沿岸流主要分布于浙闽沿岸海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闽浙沿岸流扩展范围最大,可影响至广东南澳岛海域,秋季次之,可影响至厦门湾、东山湾海域,春季可扩展至泉州湾附近海域,夏季影响范围最小,仅局限于浙江北部沿岸海域.选取福建罗源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分析闽浙沿岸流对典型海湾的影响,结果显示:冬季闽浙沿岸流给福建典型海湾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物质,罗源湾、厦门湾和东山湾均受其影响,海水营养盐含量明显提高,秋季次之,春季影响略小,夏季基本不受闽浙沿岸流影响.  相似文献   
993.
开展Sentinel-1A SAR数据在洪水淹没范围提取和水体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对科学有效地管理洪涝灾害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以其不受天气影响、能穿透云层、覆盖面积广等特点成为灾害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面向对象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影像的椒盐现象被广泛运用于信息提取研究。本文基于Sentinel-1A SAR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流程,绘制灾前、灾中、灾后水体变化监测图,对比分析基于传统像元的提取方法,实现对广西临桂会仙岩溶湿地区域不同时期洪水动态监测。研究表明,Sentinel-1A SAR数据在洪水监测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于传统基于像元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能有效抑制杂斑生成,提高空间信息的利用效率,具有更好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根据地震数据采集器位数,推算数字地震记录系统的动态范围,计算数字地震仪记录近震震级范围,分析如何提高数字地震仪记录最大近震震级范围。  相似文献   
995.
早前寒武纪古地热状态的构造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瑾 《地学前缘》1999,6(4):323-330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造山运动中地热流和动力联合作用的体现。在早前寒武纪的造山带中,随着地壳的缩短,古地热流向构造边界聚敛,形成由高温到低温的区域变质相带序列,它既指示古地热流运移的方向,又是构造边界的指向。古地热流值的高低同构造环境的性质有关,如陆内裂陷带的区域变质仅达绿片岩相,而陆缘活动带的则可高达角闪岩相。古地热流从活动带的边界向中心运移,具有向心性,随着构造层的深埋,构成地热槽,它的片段则表现为地热斜。识别这些古地热状态,可为构造环境属性的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天津及邻近地区自1966年3月6日至今一般说来卅余年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邢台、渤海、唐山三次7级以上大地震和十余次6级中强地震,为研究该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作者依据该区域内392口井,5000多个水样,20余个项目的分析资料,探讨了中强地震震源区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与特征,为探索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判定潜在震源区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本文综述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几种常见规方法和主要研究结果,并首重讨论地球物理状态方程,地震成象,综合反演,高温高压实验和有关对比研究方法,均匀各向同性球对球模型仍不失其参考意义,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状态是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横向不均匀对称地球模型仍不其参考意义,但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部状态是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横向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上地幔部分,下地幔和液态外核似乎比较均匀,但核-幔边界过渡带(D″)可能代表一个内含非均匀化学边界的热边界层,其形态起伏和横向变化影响地球模壁的球对称性。3-D地震成象实质上反映地震波建与温度异常的关系.而温度变化又会引起密度异常,因而密度变化是控制地幔对流的关键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曲国胜  张进江 《现代地质》1992,6(2):188-200
海西中晚期阿尔泰造山带中发育了一系列剪切弧形推覆构造系,平面上呈弧形,剖面上呈叠瓦状背驮式由北东向南西斜—逆冲,其成因是斜向的壳内叠积及受早期类拗拉谷楔形构造和斜—逆冲下盘边界的联合影响,喜马拉雅期推覆系重新复活。应变恢复表明现长为50Km的剖面其原长最小为266.7Km,最小缩短量为216.7Km,海西早期类拗拉谷的最小宽度为170Km,应变恢复结果与斜—逆冲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