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2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4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51.
当前,对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诊断与选择,主要依赖于模型对观察数据的拟合度,很少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将其作为评价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质量的依据。为此,本文利用后向预报方法评价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资源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与管理质量。研究表明,在利用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时,存在如下问题:(1)拟合较好的模型其预测能力较差;(2)利用不同时段数据拟合模型时,采用DIC(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选择的最佳模型缺少稳定性;(3)不同模型估计的TAC (Total Allowable Catch)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可以判断,利用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进行资源评估与管理效果较差。本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可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DIC选择模型的稳定性,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模型模拟的种群演化动态是否正确、资源评估结果是否存在问题;(2)利用后向预报方法可揭示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引起的渔业管理风险,从而有利于避免渔业管理风险、实现渔业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552.
目的:观察参黄洗液联合亚甲蓝封闭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P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 例P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治疗组采用参黄洗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后1、3、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5%(41/43),对照组为72.10%(3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肛门瘙痒、皮肤湿疹样变及皮肤苔藓样变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后1、3、6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黄洗液坐浴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PA疗效确切,能快速消除瘙痒,促进皮损修复,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53.
研究地区处在关中平原的中南部,蓝田杨家湾剖面距西安市东约50km.在第一层古土壤(S<,1>)剖面中以10cm间隔采样,共采集样品41个.利用X-荧光元素分析仪进行了元素分析,根据野外观测确定了Fe2O<,3>和CaCO<,3>的迁移深度、风化淋滤黄土的分层及厚度.野外观察识别出了S<,1>古土壤粘化层之下发育了深部风...  相似文献   
554.
高维铖  李景华 《岩矿测试》1995,14(4):306-309
将实测的泥炭黄腐植酸平均含碳比用于容量法直接测定泥炭黄腐植酸产率的计算中,所得结果与间接差减法相比较无系统左偏差,避免了间接法繁琐手续,且与泥炭腐植酸总量测定连续进行,提高工效。对于平衡产率为16.33%的试样,用本法多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  相似文献   
555.
广西平南县金秀地区寒武纪微古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平南县大鹏-金秀六巷地区寒武纪小内冲组,黄洞口组大瑶山微古植物群,计有109种(其中54种未定种),归纳为3大类,并介绍了各类的组合特点。  相似文献   
556.
黄河源区第四纪地层及古地理环境演化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相似文献   
557.
重点探讨了黄淮海平原地区几种主要防护林为在型对沙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说明:各防护林类型在降低风速、减少沙土风蚀、增加沙土的营养物质积累量,改善沙土的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方面均发挥着显著作用,万以刺槐固沙林和枣槐+波兰杨混交固沙林对沙土的改良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58.
559.
《岩土力学》2008,29(5):1314
2008年3月15日,穿黄工程参建各方齐聚上游线隧洞施工现场,各施工面通过对讲机不断向主操控室报告各个系统调试完成的信息。9点整,随着现场指挥人员一声令下,盾构机操作人员启动按钮,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盾构机正式掘进。  相似文献   
560.
刘璐璐  曹巍  邵全琴 《地理科学》2017,37(2):311-320
基于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90 年代初期、2004 年和2012年共4 期土地覆被数据,利用转移矩阵、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和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对比分析了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近30 a来土地覆被与生态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草地是两源区最主要的土地覆被类型,但黄河源区的草地面积占比比长江源区高17%,同时,长江源区存在永久冰川雪地及荒漠,黄河源区没有;从土地覆被状况来看,过去30 a黄河源区优于长江源区,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指数平均为16.82%,黄河源区为38.84%;从土地覆被转类来看,过去30 a长江源区土地覆被总体变好,黄河源区则总体变差,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4年和2004~2012年3时段内,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经历了变差-好转-持续好转的变化过程,而黄河源区则是变差-显著变差-略有好转,且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的变化程度较长江源区更为剧烈;长江源区因分布有大量的冰川、冻土,自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开始,冰川冻土融化,导致水体与沼泽面积扩张,后期叠加生态工程的积极影响,使得其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好转,黄河源区则因2004 年以来暖湿的气候状况及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得土地覆被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并逐渐呈现转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