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印度季风与东亚夏季环流的遥相关关系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通过NCAR/NCEP再分析资料诊断发现印度夏季降水与东亚 5 0 0hPa位势高度有显著的相关性 ,形成了印度—东亚遥相关型 (IEA型 )。结合太平洋日本型 (PJ型 )的特征 ,指出PJ型主要决定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位置 ;IEA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副高脊西伸的东西经度或夏季中国大陆上空的平均位势高度距平。气候模式数值试验揭示出印度—东亚遥相关型对东亚很重要并且与印度洋海温异常有关 ,借此提出ENSO影响东亚夏季风的两条途径 :一条是直接路径 ,另一条为选择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2.
采用丙烯酸、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二元共聚,并以钠基膨润土为无机添加剂,合成了抗温、抗盐性的预交联凝胶.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40°C,反应时间为1 h,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07%,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2,丙烯酸中和度为80%,膨润土质量分数为7%.预交联凝胶在去离子水中的膨胀率达76 g/g,可抗温110°C,抗盐达150 g/L,在原油中浸泡15 d的收缩率为86%,堵水率大于90%,堵油率小于7%.该预交联凝胶具有良好的封堵选择性和调剖效果,可作为高温、高盐油水井的深部堵水调剖剂.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提出了三点法的基本计算式、精确计算式和测定误差公式,拟定了三点法的基本分析步骤,并进行了实验室内论证和现场实践,表明了该法不仅适用于室内,也适用野外现场的水质分析,能在野外现场及时准确地提供一些过去只能在室内提供的水质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04.
麦饭石的净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通过对麦饭石理化性质的研究,认为麦饭石具有吸附和溶出两大特性。它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通过表面吸附、胶体吸附和生成沉淀而实现的。净化作用的强度受粒度、蚀变程度和溶液的PH等因素的影响。麦饭石对金属离子有选择性吸附。它能改变溶液的PH。  相似文献   
105.
根据官地银金矿中锰矿物的共生组合情况,引用Al(NO3)3溶液作碳酸锰矿物的选择性溶剂,H2SO4-KF-HF混合溶液作水锰矿、褐锰矿的选择性溶剂,于滤渣中测定软锰矿(包括少量硅酸锰矿物)。实验表明,所引方法适用于官地银金矿区锰矿物的相态分离,所得结果与外检结果一致,满足了矿床划带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6.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机理与方法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金荣  吴传璧  施俊法 《地质通报》2007,26(12):1579-1590
系统地论述了近年来国际勘查界在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机理与方法技术方面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元素垂向迁移的新模型和新理论,包括"还原囱"模型、"雷暴电池"模型、泵压效应机制等。叙述了国内外深穿透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加拿大矿业研究组织(CAMIRO)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澳大利亚景观环境与矿产勘查联合研究中心(CRC LEME)的试点研究及其他国家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影响选择性提取技术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选择性提取技术的战略选择和对单一"目标矿物"的选择性提取比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受土壤形成过程及其理化性质如pH、Eh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还与提取液的浓度、采样深度和提取条件与过程的控制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7.
108.
刘修国  姜萍  陈启浩  陈奇 《测绘学报》2015,44(2):206-213
本文针对基于Freeman分解的建筑提取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圆极化相关系数实现选择性去取向, 同时引入广义体散射模型, 构建面向建筑提取的改进三分量分解模型, 以准确分析地物的散射特性。在此基础上, 发展了一种综合利用改进三分量分解与Wishart迭代分类算法的极化SAR图像建筑提取方法。使用E-SAR全极化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建筑与植被的误分, 并提高建筑信息提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东海米氏凯伦藻水华中中华哲水蚤的选择性摄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要为评估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发展进程的影响,应用一种新的结合Frost直接摄食法和Landry稀释法的现场培养方法,于2005年4月27日—6月5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进行了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的研究。比较了中华哲水蚤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摄食习性的差异,并评估了其摄食在水华进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对有害藻华物种存在摄食选择性和摄食速率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57cells/ml和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达到981 cells/ml时是中华哲水蚤由偏好趋于排斥摄食的阈值。当自然水体中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达到176 cells/ml时,中华哲水蚤对其停止摄食。米氏凯伦藻有害藻华发生区中华哲水蚤对具齿原甲藻的无选择性滤食以及对米氏凯伦藻的排斥摄食行为,影响水华进程,最终导致水华物种向米氏凯伦藻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10.
综述了近十年来得到长足发展的化学传感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应用较广的选择性膜微电极,固态伏安徽电极以及凝胶树脂探针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技术特点,探讨了它们在研究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发生的复杂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